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陳淞山:蘇、謝“兩岸鬥法”的虛與實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5-03 16:12:23  


 
  顯然,蘇主席的“兩岸牌”根本不是為了與中共當局展開對話與交流,包括目前正式成立中國事務委員會的政治目的都是在圍堵謝長廷,把謝長廷打成“當年的許信良”一樣,謝長廷便沒有任何政治價值與機會與蘇爭兩岸事務主導權及黨主席職位,更不要說能有足夠的政治能量與蔡英文展開合作與結盟,謝、蔡的黨主席與“總統”初選提名機會便會雙雙落空。

  蘇主席挾其黨主席的政治制高點及戰略地位,的確已經讓謝長廷政治重創難以翻身,而蔡英文本身又因為先前聽信其幕僚錯誤的政治情報與訊息早就承諾答應加入中國事務委員會的運作而無法中途抽身,目前,謝與蔡在兩岸步調發展處理上的不同調,的確也讓蘇更有“分化”、“阻隔”謝與蔡合作結盟的政治機會與形勢,蘇的“圍謝堵蔡”政治佈局至此已完全奏效!蔡英文的“龍困淺灘”,謝長廷的“千山獨行”,“中國事務委員會”的虛設招牌,真正的政治贏家就是蘇主席自己。 

  目前,謝與蔡的政治困局就如同民進黨的兩岸困局一樣,既看不到政治曙光,也看不到如何解套的政治機會與希望,蘇主席“一石兩鳥”的“圍謝堵蔡”政治策略其實是成功的,我們還是必須佩服他在最後的關頭能把游錫堃拉回中國事務委員會擔任重要成員而讓謝長廷獨自落寞。

  只是,在蘇主席“砲口對內”的政治算計之餘,我們不禁要反思,缺少謝長廷加入的“中國事務委員會”,或許不至於變成“台獨委員會”,但卻是明顯意味著“對中國說不”的政治敵視與挑釁,民進黨終難解除兩岸事務處理“麻煩製造者”的角色包袱與定位,民進黨是否真的有能力再“重返執政”呢?

  謝長廷登陸的一小步,是民進黨歷經在野、執政、又在野政治歷程後的一大步,原本是民進黨脫胎換骨務實調整中國政策路線的政治契機,原本是打開民、共交流機會之窗的新起點。

  然而,蘇主席“圍謝堵蔡”的中國事務委員會成立,同時也意味著謝的所有努力完全化為烏有,民進黨的兩岸問題與政治困境一切回到原點,等待另一個適合的人在適當時機重新出發。要打破這個政治困局,或許也只有願意認清政治形勢與自身處境的蔡英文真的肯站出來,與蘇直接攤牌、對決,才有希望與機會吧!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