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6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北京會見到訪的巴勒斯坦總統阿巴斯。 |
中評社香港5月11日電/美國《紐約時報》5月9日載文《中國在中東和平進程中小試牛刀》,摘要如下:
本周,中國在中東外交中邁出了溫和的一步,前後腳接待了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主席馬哈茂德.阿巴斯和以色列總理本雅明.內塔尼亞胡的來訪。
這兩次訪問的時間設定令兩位領導人無法會面,阿巴斯在周二離開北京,內塔尼亞胡則在上海短暫停留後於周三到達,這一事實表明,不論是他們,還是中國領導人習近平,都未準備好進行實質性對話。但習近平確實向阿巴斯提出了四點和平主張,這也暗示出,中國曾就在這個全世界衝突最為曠日持久的地區扮演一個更加積極、哪怕是很有限的調停者角色的問題加以考慮。
“隨著中國經濟、國力和國際地位的增強,阿拉伯國家正在對中國寄托更多希望,”研究中國與中東國家關係的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副所長郭憲綱說。“他們對中國的期望值正在增長。”
據官方通訊社新華社報道,在周三下午的會晤中,中國總理李克強對內塔尼亞胡說,“巴勒斯坦問題是影響中東地區和平與穩定的核心問題,通過對話談判和平解決是唯一有效辦法。”
李克強說,“中國作為以巴共同的朋友,一向秉持客觀、公正立場,願與各方共同努力,積極推動中東和平進程。”
在巴以問題上,中國一直謹慎地採取一種明確連貫而不強硬的立場。中國與以色列之間的貿易關係不斷增長,據中國官方媒體報道,兩國間貿易關係總值估計為每年80億美元(約合480億元人民幣)。但中國也支持巴勒斯坦建國,並依賴從伊朗和阿拉伯國家進口的原油來滿足其能源需求。中國的石油進口約有一半來自中東,這方面的依賴預計還將加深。
習近平向阿巴斯提出的四點主張的核心內容是,巴勒斯坦在以色列旁邊獨立建國,以1967年邊界為基礎,並以東耶路撒冷為首都。這一計劃是中國對此衝突所持傳統立場的正式版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