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空中藥企業?
2013年1月,北京同仁堂總統牌破壁蜂花粉片被爆非法添加藥物成分甘露醇,開啟了今年同仁堂的“負面門”浪潮。
繼非法添加藥物成分甘露醇以期改食品為藥品功效後,同年4月,北京同仁堂(亳州)飲片有限責任公司生產的地黃,又在天津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抽檢中被檢出總灰分、酸不溶性灰分項目不合格。
如今近40種產品含朱砂、約150種注册藥方中含西藥毒理認定的“毒性較高”成分遭到曝光,同仁堂汞超標事件再度點燃了國內對於中藥毒性控制的激烈爭辯。
與同仁堂一樣,短短數月內雲南白藥、漢森制藥等知名中藥企業也都遭遇著成分溯源後毒理副作用的質問。“香港地區頻頻對含汞藥品發起調查、日美等國持續對國產中藥准入門檻‘緊把不放’,中藥企業三不五時遭遇的‘周期性質疑’逐步成為了市場拓寬的一大困局。而‘唯西醫論’的觀點也值得反思。西醫體系和目前中藥體系還是沒能太好的融合溝通。” 許錦柏指出。
“含一定毒性的中藥材的使用關鍵還要掌握度的問題,中西藥一樣都存在副作用。中醫藥典也對一些藥材明確表述了‘小毒’這樣的提示,但並不意味應該對有毒性的藥材採取一刀切的捨棄原則。”許錦柏表示,“中藥選材經過那麼多年的沉澱,藥企在藥方權衡上應該克服控制藥材的弱點,而對於那些藥性猛烈、毒性較強的藥物則要謹慎為之。”
而在風雲詭譎的資本市場上,中藥題材的上市公司由於毒性超標、藥效爭議也早屢屢成為做空力量的“座上賓”。
今年4月漢森制藥旗下拳頭產品四磨湯被曝出含致癌物檳榔而遭遇股價“過山車”,後有多名投資界人士透露,漢森‘致癌門’事件只是做空機構借由公眾關注的產品安全問題。大肆炒作之下,行的則是做空之實。
“同仁堂近段時間屢屢陷入‘老調重彈’的中藥毒性事件,很難讓人不與做空勢力對標同仁堂一事產生聯想。以同仁堂目前的股價和估值來看,做空勢力的積極布局還是很明顯的。”上述投資界人士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