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夢”與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6-04 00:17:00  


 
  在科技方面,中國目前已經逐步趕上世界先進水準,尤其在高科技領域追趕之餘勇於創新。無論在外太空與航太領域的登月計畫、神舟載人飛船、建立空間站、宇宙探索、北斗制導系統都走向世界的前列。在深海探測方面實現了蛟龍號7000米以上的載人潛水記錄,作為深海探礦作業,潛艇救難,以及其他戰略活動,其科技水準也在世界的前列,這些成就都為建立平等新型大國關係奠定基礎。

  此外,中國在探索和開發極地方面也做出巨大的努力,深入有關國家的行列,共同為人類的知識和科學做出貢獻,例如在南極地區設立科考站,即長城站、中山站、昆侖站,以及在北極的斯瓦爾巴(Svalbard)群島設立黃河科考站等等。中國參與南北極活動,能夠開闊視野,參與科學前沿研究,增加對該地區管理和開發的話語權,爭取合法權益,平衡地區矛盾,促進世界和平。

  在軍事領域方面,中國近二十年來有了突飛猛進的成績。在核武器領域鞏固了第二次打擊的戰略核威懾力量,例如東風41、東風31系列、東風5系列等洲際彈道導彈的試射和部署,戰略核潛艇和潛射洲際彈道導彈巨浪2型的部署,以及其他中短程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的部署。此外在反衛星武器和反導的攔截系統方面,近年來也有突出的成就,實現了核武器大國之間的戰略平衡,維護世界和平。常規武器方面,中國也有驚人的成績,例如航母的列裝,中華神盾導彈驅逐艦、先進護衛艦、先進常規潛艇等等的服役,以及先進戰機殲10、殲15、殲20、殲31等服役和研發。這些軍事科技的快速成長為鞏固國防,維護國家主權領土完整作出貢獻,促進地區穩定與和平。

  3.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的戰略極限與局限

  隨著中國的崛起與強大走向世界的舞台,中美新型大國關係將逐漸形成,有其戰略極限與局限,表現在大國博弈的糾結和大國合作的平台。聯合國框架下的中美關係就充分地反映大國間傳統政治軍事安全權力鬥爭的國際現實主義,同時也表現出大國之間共同應對地區或世界性災難與突發事件的合作,但是這些合作也僅局限於非傳統安全的領域,例如自然災害、共同安全危機、恐怖主義、人道主義援助、維和行動等等。

  中美兩國之間存在著傳統文化、社會哲學、社會和經濟機構、意識形態、歷史認知等領域的差異,就國際政治的現實主義而言,中美之間當前更存在著大國博弈的結構性矛盾。所謂“一山不容二虎”,美國的霸權地位不容挑戰,守成國家與崛起國家之間的矛盾難以化解,只能盡力相互尊重,求同存異。所幸,如今中美雙方均為核武器國家,擁有“相互確保摧毀(MAD)”的核打擊威懾力量,形成了雙方的戰略平衡,從而具備了外在客觀因素核戰略的制約。所以,中美之間的矛盾無論如何尖銳,從國家理性的政策考量難以升級至爆發核戰爭的層面,除非發生核意外事件。如此更需要建立新型大國關係之間的熱線對話溝通和磋商的機制。然而,中美之間因為存在結構性矛盾,不排除發生局部軍事衝突的可能,但也只限於常規武器的使用,不容跨過核門檻。目前美國的高新武器研發以及不承諾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軍控政策,都在意圖模糊核門檻,進行核威懾。所以新型大國關係需要有效的管控機制,防止核武器國家之間的戰略誤判,導致核戰爭的災難。

  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國際間的經貿形成高度相互依存的關係,中美之間的經貿更為緊密,貿易額為世界之首。美國是中國貿易的最大出口國,而中國是美國貿易的最大進口國,中美之間形成了相互依存的經貿關係。2008年美國次貸問題引起的世界金融危機,由於中國的大力投資緩和了世界經濟的蕭條,得以日漸復蘇至今。所以,中美之間的經貿關係成為兩國合作的基礎和動力。

  因此,中美之間雖然存在結構性的矛盾,其上限止於核戰爭的爆發,其下限為經貿與人文合作。遊走於上下限之間,則醞釀著國際政治現實主義權力鬥爭的大國博弈,鬥而不破的空間。建立中美新型大國關係也就僅能上下徘徊於此,為“中國夢”的實現創造條件。

  4.追求“中國夢”的新型大國關係

  中共十八大的工作報告提出了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的藍圖和路線圖以及時間表。在中共成立100周年時的2020年要實現中國的小康社會,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0周年時的2049年要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的復興。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是實現中華民族復興“中國夢”的重要里程。中國的大國崛起不可阻擋,然而是逆水行舟,道路滿佈荊棘,需要舉國上下,同心協力,努力奮鬥,大步前進。所謂的“中國夢”,就是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是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中國夢。

  習近平在當選國家主席的發言中,闡述了“中國夢”的內涵:一、“實現中國夢必須走中國道路。這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條道路來之不易,它是在改革開放30多年的偉大實踐中走出來的,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多年的持續探索中走出來的,是在對近代以來170多年中華民族發展歷程的深刻總結中走出來的,是在對中華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傳承中走出來的,具有深厚的歷史淵源和廣泛的現實基礎”。二、“實現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這就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這種精神是凝心聚力的興國之魂、強國之魂。愛國主義始終是把中華民族堅強團結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創新始終是鞭策我們在改革開放中與時俱進的精神力量”。三、“實現中國夢必須凝聚中國力量。這就是中國各族人民大團結的力量。中國夢是民族的夢,也是每個中國人的夢。只要我們緊密團結,萬眾一心,為實現共同夢想而奮鬥,實現夢想的力量就無比強大,我們每個人為實現自己夢想的努力就擁有廣闊的空間”。所以,中國夢是以中國精神和中國人民為核心的夢。只有發揚民族主義和愛國主義的精神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中美新型大國關係也必須在實現“中國夢”的基礎上構建。

  總體而言,實現“中國夢”除了政治清明,軍備強大,經濟繁榮,社會穩定,更要包括如下的重要內容:一、祖國全面統一的實現。目前海峽兩岸的緩和關係卻僅限於經貿和人文交流方面,政治定位與融合遠遠落後,甚至怕談統一,避談統一,台獨勢力依然猖獗,美日阻礙中國統一的力度難見緩和。二、確定祖國全面統一時間表。中共十八大明確地提出了兩個中國未來的重要時間表,第一就是在2020年實現小康社會,第二就是在2049年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現代化強國的中國夢。要實現中國夢豈能沒有祖國統一的第三個時間表?我認為實現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小康社會之日,應該就是實現祖國全面統一之時。綜觀古今中外,凡大國強國莫有分裂分治者;未一統江山而成大國強國者,未之有也。

  結束語

  美國於2010年開始而在2012年1月宣佈的“亞洲中心或再平衡”戰略,面臨財政困難預算縮減,以及新人新政的衝擊,是否會悄然淡化而拋棄,是亞太國家尤其是中國特別關注的課題。從近期美國新人新政的跡象,似乎有此趨勢,但是在中美存在結構性矛盾的國際政治現實主義框架下,需要密切地審慎地聽其言觀其行。

  中國在實現小康社會與中華民族復興的過程中,希望有國際和平穩定的環境促進國家建設發展,構建以新安全觀為基礎的中美新型大國關係是關鍵。然而,樹欲靜而風不止,美國霸權主義心態絕無止境,和平演變中國之心耿耿於懷。中國夢的實現必須要全國上下堅定信念,破除萬難,同心協力,高舉民族主義和愛國主義的旗幟,早日實現祖國統一,邁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前進。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13年6月號,總第186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