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日本“文殊”核反應堆三啟三停的背後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6-03 15:04:26  


 
  綜合分析,原因有四點:

  第一、舍不下撇下已經砸進該項目中的巨額投資。日本實際上從1977年就開始了“文殊”號核反應堆項目的研究。日本會計檢查院(相當於國家審計署)審核後得出結論:包括職員人工費及固定資產稅在內,至2010年度末,日本政府在“文殊”項目上投入的總經費約為10810億日元。不過,如此巨額投入至今卻未換來任何實際產出,有抗議人士稱“濫用納稅人的錢建造這種既存在巨大危險又毫無意義的快中子增殖反應堆是讓人無法接受的。”來自各方的非議和詬病,巨大壓力之下,日本原發機構不惜鋌而走險。

  第二、日本政府的政策轉變給予了原發機構某種暗示。“3.11大地震”導致福島核洩漏事故發生後,日本國內“反核、棄核”呼聲高漲,日本政府不僅成立了原子能規制委員會監督核項目實施,還制定了在2040年實現“零核電”的目標。然而,在各方壓力之下,這一計劃和目標隨著民主黨政府的下台而迅速流產。2012年自民黨重掌政權後,包括首相安倍晉三和經濟產業大臣茂木敏充在內日本政府高官便在多種場合透露出希望盡快重啟核電項目的意願。自民黨議員成立了旨在推進重啟核電的議員聯盟,日本政府也著手修改零核電目標。所有這一切都給予原發機構“有機可乘”的信心。

  第三、日本謀求核電出口迫使原發機構盡快拿出成績。據估算,到2030年全球將增加90至370座核電站。而核電技術一向被日本視為優勢項目,自民黨再次上台後,安倍晉三更是將核電技術出口作為經濟增長戰略的支柱之一。為此,這位首相大人不惜親自充當“超級推銷員”,利用“黃金周外交”極力向中東國家推銷日本的核能技術。近日,日本又與印度簽署了加快核能談判的協議。然而,號稱擁有世界頂尖核電技術的日本,卻無法解決國內核電站難題,截至目前,日本10家電力公司的50餘座核電站幾乎處於“全員待業”的尷尬狀態。這促使原發機構非常希望借重啟“文殊”項目而向各方證明自己。

  第四、恢復核燃料循環再利用技術的研發對日本具有深遠意義。“文殊”號核反應堆是一座快中子增殖反應堆。它利用鈈鈾混合氧化物(MOX)作為燃料發電,而在此過程中,其產生出的鈈甚至超過所消耗的鈈。說的通俗一些,不同於普通的輕水反應堆,這種核設施存在的意義並非用於發電,而在於利用核廢料生產新的核燃料鈈。日本快中子增殖反應研發中心的近藤悟表示:“它能夠為日本提供今後1000年所需的能源。”這種核燃料循環再利用技術對於資源貧乏的日本解決能源問題無疑是一劑良藥。而對於日本那些好戰且時刻幻想擁有“核武”的右翼勢力來說,研發這項技術恐怕更有不同尋常的意義。因此,儘管一些西方國家終止了該項目研究,但日本依然長期執著於此。有人放言“我們不能放棄將近半個世紀的努力”。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