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從政為官要防範“形象危機”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6-05 15:41:51  


  作者:周旋(山東煙台 公務員)

  近日,在網上讀到一帖,說官場有個“怪現狀”,官越大越平易近人、沒架子,“越往下”,尤其到“縣官”這一層,卻常以“掐腰傲首”、“擺譜端架”之相示人,群眾實不歡迎。

  在筆者看來,“掐腰指點”、“一口官腔”,這些舉止習慣與言談方式在某些地方官員身上並不鮮見,尤其在某些“參觀考察”、“蒞臨指導”的場合,不難見到這樣的鏡頭與場景。不論有意無意,凡此種種“官相”,不受群眾“待見”之餘,還說明一點,即部分官員對塑造和保持自身良好形象認識不足,缺乏從政為官者應該具備的“形象意識”,不懂得如何通過樹立和展示正面“形象”來做表率、見作風、贏民心。

  革命年代,美國記者斯諾曾到訪延安,他看到毛澤東住著簡陋的窑洞,周恩來睡的是土炕,彭德懷穿著用繳獲的降落傘改制的背心,林伯渠戴著用線繩系著斷了腿的眼鏡,這些“形象”與當時的國民黨官員比,簡直“天壤之別”,但正是這樣的“泥腿子”形象,讓斯諾感受到了共產黨人那種戰無不勝的“東方魔力”。

  其實,“相由心生”,“思想決定行動”。言語動作、穿著裝扮、精神面貌,這些直觀“形象”並不是衣冠服飾“襯”出來的,更不是表面文章“扮”出來的。一個人從政為官,外在“形象”實際上根源自內心的理想信仰、思想情感和價值取向,是從政理念、政德水平和操行修養的流露與“外化”,可以說,“形象”就是一名幹部思想作風和理念態度的外部體現。

  當下,有些官員戴起了名牌表、坐上了高檔車、穿上了昂貴的服飾,舉手投足都光鮮體面,表面上看,形象似是變得更“好”了,但實際上,一些人卻在物欲享受和攀比擺闊中逐漸“退化”、“墮落”,甚至忘記了自己的角色與使命,忘記了公僕的宗旨與責任,常常是說話“派頭大”、當官“架子大”、辦事“手腳大”,一副“大官”“形象”,讓群眾感到強烈的距離感,疏遠了幹群關係,而“魚兒”一旦離開了“水”,也自然難有好的結局。回想“表哥”楊達才、抽“天價煙”的周久耕不都是先在“形象”上出現了“問題”嗎?

  “形象”不是小事,背後是作風與黨風問題,任何“裂縫”都可能引發更深層次的“危機”。對官員個人來說,形象“不良”,可能是作風漂浮、品德不佳甚至是貪污腐化的“表征”;對黨和政府來講,形象一旦受損或歪曲,就可能喪失公信甚至帶來“背離民心”、“亡黨亡國”的“大災難”。

  有語雲,“官為民範,吏為民師”。一個人從政為官,講操行、修官德、重形象應是分內的“必修課”,也只有樹立起“形象意識”,常懷自省、自警之心,常照照鏡子、洗洗澡,正好衣冠、拂去塵土,擯棄那些不受群眾滿意的習氣,做到為民、務實、清廉,才能更好地履行黨和人民賦予的職責、代表政府形象,才能在密切幹群關係、弘揚社會正氣上釋放更多“正能量”,防範“形象危機”,促進黨群和諧。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