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這種直接繞開網站運營商,賺取廣告費的做法,也對一些博客、微博平台本身的廣告業務造成了競爭。為了削弱這類盈利模式,新浪、騰訊、搜狐、網易等博客平台相繼在一些名博中推出了自己的廣告分成體系,希望將這部分軟性廣告收益拉回自己手中。然而,表面上以針對每個博客的不同屬性進行的精准廣告營銷,因為直接採取商品廣告條式的硬性植入模式而收效甚微。“一年下來,在網站的廣告分成上也就百餘元的收益,這和我近百萬的博文點擊,完全無法對應。”一位名博主如是說。
與之相對應的是名博上的軟性植入廣告。據了解,類似“雲科技”這樣的自媒體,其主要的廣告客戶為IT企業,而投放廣告則大多以夾帶廣告內容的軟性文章為主,通過名博主帶有個性化特色的觀點和文字直接作用於讀者,其客觀性和影響力則得到更有效的釋放。而且,由於這類自媒體以其自身對某一領域的較深觀察力和一定的公信度,使得其文章即使帶有廣告特征,依然能夠被特定讀者群所接受。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因為自媒體們大多有特定的讀者圈,其真正的影響力並不是單純以點擊率為標準。“一篇IT產業分析文章,放在娛樂類自媒體上,或許點擊率數以萬計,但讀者太過龐雜,精准度不高,反而不如放在IT類博客上,點擊不過一千,卻直接覆蓋IT業內人士。”一位IT自媒體運營者說。
成功的自媒體能否複制
部分自媒體在商業和社會效益上的雙豐收,讓更多的人對自媒體有了極大的信心。然而,面對紛至沓來的利益誘惑,如何在盈利和公信力的蹺蹺板上平衡,保證自媒體的客觀公正性也成為業界所關注的問題。雖然,在不少自媒體人眼裡,自媒體所帶來的盈利更多地被視為延伸效益,而並非廣告費,“因為即使是軟性廣告,也依然需要秉持一定的客觀公正性,至少我不會單純為了錢而去做一個自己都不認同的產品的廣告。”張書樂說。但個人有千姿百態,代表著個人的自媒體也良莠不齊,態度各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