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航天產業:390億或撬動4000億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6-17 13:34:20  


 
  軍用與民用“邂逅”

  1200億元

  據不完全統計,由中國航天產業所輻射出來的產業鏈,已達到1200億元的規模

  在宋頌興看來,一旦將軍用產品推廣到民用市場,會產生更大的商機和對有關產業的推動力。

  “航天科技又被稱為‘技術金礦’,1美元的投入能產生7至12美元的回報。它對技術的拉動和對經濟增長的帶動,遠遠高於我們的想象。”《人民日報》近日援引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總經理馬興瑞的話稱,“比如,發射一顆衛星,價值不僅是衛星研製、發射服務所帶來的,還有運營服務和地面維護服務,這一鏈條帶來的價值不可小視。”

  據不完全統計,由中國航天產業所輻射出來的產業鏈,已達到1200億元的規模。僅衛星領域而言,衛星廣播電視教育使中國幾千萬人通過這所“空中學校”接受培訓,直接節省資源可折合數百億元。另外,礦產、地質、鐵道、橋梁等部門利用資源衛星進行勘察,節約的資源和所取得的收益都相當可觀。

  事實上,中國軍工產業和航天等高科技術要實現“可持續發展”,需繼續有大規模的資金和技術等方面的支撐,本身也要有來自民用領域的“反哺”和支持。“這一方面要在時機成熟的情況下,將目前的這些高科技推廣到民用市場,以技術換取資金、參考數據等;另一方面,如各方面條件允許,可吸引一些民間的資本參與建設。”業內人士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說。

  一項公開研究表明,美國軍方研究的項目至少有60%可以直接用於民用領域。比如,國際互聯網、GPS、由77顆衛星組成的“銥”星電話系統已經和將要為美國國庫創造出源源不斷的財源。有媒體評論,憑著這種機制,美國的軍事投入產生了一種軍民互動的“增值效應”,軍隊成了推動國家經濟增長的“聚寶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