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蛟龍”號搭載首位“乘客”在南海下潛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6-18 11:31:14  


致力於海洋深潛研究的周懷陽教授(右)(資料圖片)
  中評社香港6月18日電/正在執行首個試驗性應用航次的“蛟龍”號載人潛水器18日搭載首位“乘客”──同濟大學海洋與地球科學學院教授周懷陽在南海下潛,周懷陽將在海底實地觀察冷泉區。

  據新華社報道,18日9時左右,國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潛航員唐嘉陵、中國科學院聲學所張東升和周懷陽先後進入潛水器。由於周懷陽是搭載“蛟龍”號首位下潛的科學家,航次臨時黨委書記滕祖文特將周懷陽送至潛水器入口處。

  9時20分左右,潛水器被布放至水中,蛙人解開潛水器的繩纜。9時37分,潛水器注水完畢開始下潛。10時22分,潛水器已經下潛至水下1300多米,並拋載第一組壓載鐵開始水下作業。

  這個潛次是“蛟龍”號第54次下潛,由唐嘉陵擔任主駕駛,張東升負責測試潛水器定位系統,周懷陽在海底實際觀察冷泉區。這個潛次的任務是以長基線定位系統性能驗證為主,首次搭載科學家下潛,採集冷泉區樣品,獲取海底相關環境參數。

  據了解,這個潛次在水下作業大約4小時,上沉和下浮各1小時,布放與回收1小時,18日16時左右,潛水器將被回收至母船甲板。

  報道稱,“蛟龍”號首個試驗性應用航次17日進行了首潛,最大下潛深度1509米,中船重工702所“蛟龍”號主任設計師葉聰等三位潛水器設計人員下潛,拍攝了大量冷泉區生物的高清圖像,並取回了碳酸鹽樣本和貽貝樣本。

  據報道,“蛟龍”號首個試驗性應用航次於6月10日起航,共分為3個航段,預計需要113天。第一航段在南海開展定位系統試驗,同時兼顧科學研究,包括對海底生態系統、生物和地形等進行調查。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