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6月19日電/29歲的美國電腦專才斯諾登選擇在香港爆出美國監控全球通訊的“稜鏡”計劃,導致人類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一個可以跟名著《1984》中的老大歌相比美的監聽網浮出水面。香港這座小島,頓時變成世界輿論關注的中心。
《旺報》報道,事發之時,正值特首梁振英在紐約訪問,面對美國記者追問,他7次表示不評論斯諾登泄密事件。由此可見,當時北京已接手處理,但尚未做決定。事件主角是美國人,因此可歸入國防與外交範疇。根據《香港基本法》,國防與外交事務的管轄權屬於中央政府。爆料之後,斯諾登於6月10日搬離居住的尖沙咀美麗華酒店,不知所蹤。港媒指,斯諾登現居於“安全屋”,由香港特警保護。
相信斯諾登離開夏威夷前,對於出逃地必然再三權衡。首先,他要避開美國勢力範圍內的國家、躲開跟美國結盟的國家;最好是逃到跟美國不和的國家,這樣才能對美國的引渡要求說N0;但他追求網路自由反對監控,因此不可能逃到那些雖跟美國對立但缺乏自由的地區,如俄羅斯和中國大陸。
台灣有評論認為斯諾登逃來台灣較好,因為台美沒有引渡條約。身為電腦專才的斯諾登並非笨蛋,如果單以台灣享有民主政治和言論自由就投奔而來無異送羊入虎口。只要對國際政治稍有常識,就知道台灣處於美國勢力籠罩之下,馬政府不可能擋得住美當局的壓力。
最後斯諾登選擇了香港,因為香港擁有網路自由,同時又位於中國勢力範圍之內。一方面,史氏可以繼續站於道德高地指控美國;一方面,做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又有足夠的實力跟美國周旋。香港雖跟美國簽有罪犯引渡條約,但政治犯是豁免在外的,這也是斯諾登的救濟之道。香港如一塊軟墊般,隔在中美兩個巨人之間,吸收掉雙方直接衝突的力度。
美國前任、現任高官以及民意代表紛紛指責斯諾登,並為大規模監控全球通訊辯護。6月17日,“稜鏡”計劃主導人、美國前副總統錢尼於一個電視節目指控斯諾登叛國,且懷疑他是中國間諜,否則不可能跑到沒有自由的中國去。17日深夜,史氏在網上聊天室反駁錢尼,並表示無懼囚禁與殺害。不知道錢尼是源於無知還是出於抹黑斯諾登的目的而把香港跟中國混為一談,因為連尚未到而立之年的斯諾登也知道香港是一個自由的城市,實行另一套制度,有別於中國其他城市。
事件曝光個多星期後,中國的立場從開始時的中立不加評斷,逐漸變得傾向性明顯。《環球時報》6月17日的社評,態度鮮明地反對把斯諾登引渡給美國。同時,香港和大陸民意也一面倒地反對交人給美國。在這種情勢之下,引渡或不引渡對於美國政府已變成哈姆雷特式困擾。若不向香港引渡斯諾登,美國無法向權勢集團與右翼媒體交代;若引渡,美當局將在香港法庭上被繼續爆料所羞辱,最後引渡必以失敗告終。加上史氏亦指證美國曾大規模侵入香港電腦網路竊取資訊,皆不利於美國的引渡要求。
值得一提的是,引渡條例根據的是香港法例第503章中的《逃犯條例》。該條例指出引渡的第一步是相關國家要透過外交途徑,向中國當局提出要求,再由中國轉達特區政府處理。所以,引渡的把關人還是北京。
不論斯諾登命運如何,其實對中美關係衝擊有限。因為大國博弈諜來諜往是很正常的事,縱使斯諾登真的是中國間諜。而中美雖在經濟領域的利益犬齒交錯,但政軍領域則處處對立,多年來美國庇護不少來自中國被視為“反革命”的異議分子,此次中國庇護一位被美當局視為“叛國者”的異議人士也沒什麼大不了,反而對中國的國際形象有加分效果,趁機也可以宣傳一下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