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文革反思 民間呼喚官方正視歷史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6-20 14:47:24  


這是劉伯勤刊發在媒體上的道歉廣告。
  中評社香港6月20日電/美國《僑報》6月20日載文《“文革”反思,再深一點》,摘要如下:
  
  曾為紅衛兵的六旬老人劉伯勤,近日投放廣告於月刊《炎黃春秋》,向“文革”中受到自己批鬥、抄家和騷擾的眾多師長、同學、鄰里道歉。他說,“雖有‘文革’大環境裹挾之因,個人作惡之責,亦不可泯”。
  
  “文革”中的個體懺悔,並非大陸首例。從文學的傷痕反思,到巴金“文革博物館”的倡議,再到世紀之交大陸文化學者余秋雨領銜下的“是否懺悔”爭論等等,曾經犯過錯誤的紅衛兵向那些受害者登報道歉,早已有之。可以說,改革開放後,大眾對於“文革”的反思,從來止息,但與此同時,對“文革”的平反呼聲,也一直陰魂不散,且在近年來,漸從民間私議,走入大庭廣眾,大有重振旗鼓之勢。

  這就是劉伯勤對“文革”懺悔引發關注的一大背景。他以一種特殊的方式,給中國人提供了再次反思“文革”的契機。

  “文革”十年,浩劫十年,其衝擊不可謂不大也,中共1981年的一份決議就直面歷史,認為“文革是一場由毛澤東錯誤發動,被反革命集團利用,給黨、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嚴重災難的內亂”。官方的定性給了民間反思生存的土壤。

  但是,大眾的反思始終還停留在民間、知識界,最關鍵的對那段歷史的深刻認知,仍然止於親歷者以及稀少的雜誌報章,屬於嚴重匱乏。忘記歷史意味著背叛,而沒有深刻的歷史認知又何談記憶、反思?大陸所做的不應是避諱,而是拿出勇氣揭開那道歷史傷疤,去舔舐,去解剖,不刮骨療毒,怎能杜絕舊病複發,浩劫再襲,民族、國家皆應如此。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