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環球時報:中美關係是好是壞都怪不著斯諾登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6-26 08:06:01  


斯諾登
  中評社香港6月26日電/美國對香港“放走”斯諾登公開表達強烈反對,認為這將對中國同美國的關係產生影響。而究竟哪裡是斯諾登的最終避難地,仍然撲朔迷離。

  環球時報今天社評說,中國應當幫美國逮捕斯諾登,然後乖乖地把他引渡給司法當局?莫說中國不會這樣做,世界上願意這樣做的政府恐怕鮮有。

  圍繞斯諾登的事情始終罩著一層迷霧,普通人很難完全看懂。這麼轟動的事件,任何選擇對中美都很敏感,如果說中美外交當局私下沒就斯諾登的命運做過磋商,讓人難以思議。從道理上說,斯諾登如何離開香港,去哪裡,他受到什麼樣的對待,應是中美雙方都能接受的。這件事的處理結果不能是一方彈冠相慶,另一方輸個精光。

  因此有一種分析至少在邏輯上是通順的,即美國的“抗議”是給中美雙方都鋪一個台階:它讓中國公眾確認香港當局沒有向美國的壓力屈服,也讓美國輿論相信,華盛頓仍然保持著強勢,不會因為事情涉及到中國,奧巴馬政府就會妥協。 

  斯諾登事件顯然不足以影響中美關係,那樣的話,支撐著世界最大貿易量之一、而且已是亞太和平支柱的中美關係就成了紙做的。有一種可能是,斯諾登事件恰恰提供了中美外交當局密集溝通的機會,而且雙方都認為他們避免了不希望看到的最壞結局。 

  如果過幾個月中美關係真的出現“惡化”,那大概怪不著斯諾登。中美之間永遠不缺把兩國關係掀翻的理由,中美關係的實際好壞取決於兩國因為看重對方而將那些理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決心和能力。 

  斯諾登事件的“內幕過程”可以編成形形色色的連續劇,但對世界公眾來說,最重要的還是一些基本事實。它們是:斯諾登從美國出走香港,利用那裡的新聞自由條件向世界揭露了美國政府侵犯公民隱私權、並且組織針對多國網絡攻擊的實情。之後香港政府沒有把斯諾登引渡給美國,也未做他長期的政治避難所。斯諾登在美國護照作廢的情況下得以“正常離開”香港,前往第三國。新的懸念是他最終選擇落腳哪裡,以及這個過程是否順利。 

  美國政府已經輸了,它的政治名譽損失無法挽回,它休想今後繼續站在道德高地上對各國的互聯網道德指手畫腳。美國是互聯網上最大的“盜”和“匪”已被世界看清。 

  美國要抓回斯諾登治重罪,唯一能做的是出口氣,“殺雞儆猴”,嚇唬潛在的背叛者。但美國如果真的抓住斯諾登,必將引發新的輿論風暴,世界輿論毫無疑問將站到那位絕對弱勢的青年一邊,他將被看成互聯網自由的殉難者。因此對美國來說更理智的選擇是抑制斯諾登今後的影響力,同時也不招惹他,將事情“低調處理”。 

  美國已經證明自己的霸權還存在,但它千萬別試圖證明自己的霸權依然完好無損。因為後一點不是事實。美國如果逼中國,逼俄羅斯,逼全世界的互聯網使用者,它就是在逼它自己。它最好連斯諾登也別再逼了,這樣它能多保全一些自己的顔面。 


    相關專題: 斯諾登踢爆華府監控國民 演變成中美角力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