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不少“著名作家”寫作能力值得懷疑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7-07 00:18:09  


 
  批評不是一種自說自話的獨白,而是一種積極的對話行為。只有通過對話性甚至對抗性的批評,我們才能逐漸成熟和強大起來。一個人既是批評的主動的施為主體,也是批評的受動的對象主體,也就是說,他固然可以批評人,但也要接受別人的反批評。承受批評是每一個擁有聲望資源和話語權利的公民的義務。在一個現代型的社會裡,任何人都不享有批評上的豁免權。一個沒有人敢批評的人,其實是非常寂寞的,也是非常不幸的,因為,一個缺少平等的言說對象的人,就是一個孤獨的人,而且很可能因為缺乏“交流”而“發瘋”。以高高在上的姿態將別人斥責一通,然後宣布從此 “不看”、“不說”、“不理”,這不僅是一種傲慢,而且是對批評本質的無知,是對接受批評的義務的逃避。

  看人下菜碟的勢利,實乃批評的大敵。當下文學批評界最大的問題,就是應伯爵式的勢利。因為一個作家有名氣、有地位,便天花亂墜地吹捧他,這既是對被吹捧者的不尊重,也是對自己人格的侮辱,更是對文學的生態環境的嚴重破壞。

  有話好好說。要學會擺事實,講道理,以理服人,這就需要介入批評的人,懂得並遵守基本的“遊戲規則”。文學批評不是打群架,不是扎堆兒起哄架秧子,不是任何方式的撒嬌和撒野。微博可以迅捷地傳播消息,可以發洩憤怒,但以我淺見,似乎並非展開文學批評的可靠平台。在微博上隨便罵兩句人,進而糾合起“無主名”的“哄客”一起來鼓噪,這固然很熱鬧,但也很無聊;這種行為,雖然像屠格涅夫所嘲笑的“口哨聲”那樣,會“在某一部分讀者中引起贊許的笑”,但是,本質上是一種傲慢而淺薄的幼稚行為,毫無對話的誠意和建設性可言。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