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錢荒”:長痛不如短痛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7-02 15:26:39  


銀行哭窮、百姓喊冤,“錢荒”引發中國資本市場大共振。(漫畫)
  中評社香港7月2日電/美國《紐約時報》6月28日載文《中國“錢荒”:長痛不如短痛》,摘要如下:

  中國不缺錢。中國的貨幣供應量,以廣義貨幣M2衡量,已近突破100萬億元人民幣,相當於中國兩年的國內生產總值(GDP)。這一比率(M2/GDP)大大高於世界主要經濟體和新興市場國家的平均水平。

  中國貨幣市場近期卻很缺錢。上周四,上海銀行間市場隔夜拆借利率(SHIBOR)收於13.44%的歷史高點,交易時段中一度出現利率高30%的融資。這說明商業銀行資金頭寸至少在短期內已經非常緊張,用“錢荒”形容並不過分。在零售市場,不少銀行開始以高達6%的年化收益率銷售短期理財產品。

  在不缺錢的中國,銀行突然缺錢,的確存在一些時點因素:外管局5月起嚴控境外資金流入導致外匯占款驟降;5月底企業所得稅年度集中清繳;端午假期現金需求上升;商業銀行面臨上半年末的貸存比考核(銀行的存款缺口和補繳準備金的壓力隨新增貸款大增)等。銀行資金頭寸短期吃緊或吃緊的預期,與銀行間市場利率互相推高——流動性越緊,同業拆借越難(利率越高),借錢更難,銀行資金更緊——最終引出“錢荒”和破紀錄的短期利率。

  話雖如此,中國人民銀行作為貨幣政策當局的態度,才是貨幣市場利率飈升背後的決定因素。中國的法定存款準備金率高達20%(大型金融機構)和16.5%(中小金融機構),鎖定在央行手中的準備金逾25萬億元。準備金率每下調0.5%,可釋放約5000億元資金。即使不動準備金率,利用公開市場操作逆回購債券同樣可以給銀行體系注入資金。

  中國央行選擇按兵不動直到最後一刻:6月上旬通過央票和正回購,回收資金420億元;同業利率隨後一路上升,央行6月17日仍對商業銀行發文指出“流動性總體處於合理水平”;6月20日前後,貨幣市場利率飈升至危險水平,央行才定向開放資金窗口;公開市場上,6月18日和20日,央行甚至繼續發行央票,象徵性地回收資金各20億元;直到6月25日,滬深股市發生恐慌性拋售,上證指數盤中一度跌破1900點,央行才在當日晚間公開承認“近日對一些金融機構提供了流動性支持”。

  簡言之,央行非不能也,實不為也。容忍短期利率上升,反映出李克強履新總理、周小川連任行長後,中國貨幣政策思路正由“依賴增量”轉向“盤活存量”。新的思路下,銀行錢緊只是“短痛”,貨幣超發和產能過剩卻在累積資產泡沫和債務危機的“長痛”風險。兩害相權,長痛不如短痛。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