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居深港童回流 撞正跨境限制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7-04 09:27:44  


  中評社香港7月4日電/去年年底,深圳市教育局頒發一張入學指引,明確要求港澳籍學生入讀民辦學校。留深讀書難,許多家庭選擇讓孩子回到香港求學,誰知卻要面對“逼爆”的學位競爭以及對跨境學童政策上的種種限制。“在這邊沒學(公立學校)上,回香港又要受排擠。”一位跨境學童家長道出了滿腹心酸,“求學之路上,香港成為回不去的‘故鄉’。”

  據香港《文匯報》報道,香港“小一”派位結果甫揭盅,就成了深港跨境家庭和雙非家庭討論的熱門話題。“太火爆了!”除了學位激烈的競爭,港府新推出的“返回機制”卻沒有跨境學童的份,讓一幫家長更加倍感不公。

  提早報港幼園 遇“叩門”激鬥 

  深圳人鄧先生育有兩子,小兒子是雙非兒童。鄧先生說,原本計劃小兒子跟隨哥哥在深求學,但之前聽聞深圳公立學校可能不招收港生,和周邊朋友商量後決定,提前讓兒子入讀香港幼稚園,盡快適應香港課程。記者了解到,與鄧先生一樣,部分雙非家庭計劃讓目前就讀深圳公立學校的孩子提前轉至可以“升中派位”的港校,為孩子未來赴港讀書做好準備。

  回憶起當時報名的情景,鄧先生“心有餘悸”。由於不熟悉香港教育體制,待準備報名時才知道都是提前一年就開始籌備報名,只能去“叩門”。打聽一下,鄧先生才知道“叩門”的競爭更加緊張,“10個位,至少會有100多個人在排隊”,他指自己在工作之餘,熬夜看了200多間學校的材料,又在網上查詢各種資料,最終為兒子準備了1,000多條問題,幸好兒子“一擊即中”,鄧先生形容感覺“像中六合彩般”。

  目前,鄧太每天從深圳龍崗區的家帶兒子乘坐將近1小時的地鐵前往羅湖口岸過關上幼稚園,單程接近2個小時。“實在太過辛苦。”鄧先生說,家里原計劃今年前往口岸周邊居住,以方便兒子赴港讀書,然而大兒子在龍崗就讀,不方便轉學,兩頭難兼顧。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