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台灣工商時報:中美貨幣政策轉變衝擊將顯現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7-10 09:00:52  


  中評社台北7月10日電/自六月初起我們即持續發出警訊,來自於中國大陸與美國的重大貨幣政策轉變,將對台灣總體經濟與企業經營產生重大影響。美國聯儲局將要結束量化寬鬆,引起美國公債利率快速上揚,同時大陸新任總理李克強推動“新宏觀調控”,造成亞洲股票市場的動盪,中美兩國同步調整總體經濟政策,乃是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首見。身處夾縫中的台灣,必須靈活因應,才不至於遭到世界兩強超級利空的夾擊。 

  台灣工商時報今天社論說,美國公債利率的上揚,速度之快、幅度之大,是債券市場多年來極為罕見的考驗。具有指標性的十年期聯邦公債利率,從四月下旬的1.56%一路向上攀升,到7月5日已觸及2.75%,持續兩個半月的債券空頭市場,十年期公債利率一口氣拉升了120個基本點(一個基本點為0.01個百分點)。此外,30年期的聯邦政府公債利率也已上揚到3.66%,較一個月前上升了34個基本點,較一年前整整提高100個基本點(1個百分點)。這樣強烈的空頭走勢,幾乎所有台灣在第一線交易的債券交易員,都是人生第一次遭遇。 

  美國公債利率的快速飆升,對台灣企業造成多層面的衝擊。最直接受害的就是握有鉅額美元債券部位的壽險公司,特別是部分台灣壽險公司在去年將海外債券部位的會計科目,由持有到期轉換成為交易帳戶,雖然創造了短期的獲利榮景,卻在今年這個債券空頭市場中吃足苦頭。美國公債每上揚一個基本點,就會造成台灣壽險母公司數以億元計算的帳面虧損。為了維持帳面獲利的穩定,投資部門主管焦頭爛額,風險升高到難以估算的警戒線。 

  其次,台灣是僅次於日本,金額最龐大的國際資金供應國,過去兩年許多資產管理公司在台灣努力銷售高收益債券,部分知名的高收益債券基金,有超過一半的資金都來自台灣保守型的投資人。這些高收益債券基金,去年紛紛繳出史無前例的獲利成績,甚至創造了超過10%的報酬率(利息收益加上資本利得),但是這些高收益債券基金卻在今年豬羊變色。而且高收益債券的利率,較美國聯邦公債更晚抵達歷史低點,五月之後利率上揚的速度較美國公債更快速,台灣保守型投資人如果手腳不快,不僅會回吐去年的報酬,甚至可能出現資本虧損。 

  還有,上市公司的財務部門今年操作困難度倍增。美元利率揚升,伴隨著美元匯率的走強,使得除了歐元之外,所有貨幣的匯率波動都明顯超過往年的平均值;尤其是日圓匯價在半年之內貶值20%,又在6月出現10%的升值,進入7月短短幾個交易日內,又再度貶值到101日圓兌換一美元的新低價位,上市公司進行日圓匯率操作或避險的財務部門出現虧損者比比皆是,避險成本大幅增加。 

  至於中國方面,六月的銀行“錢荒”雖然暫時過關,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除了在六月底釋出短期資金,也將在明天再度進行國庫現金定存招標,為銀行體系再度注入資金。但是,習近平、李克強對於“優化金融資源配置,用好增量,盤活存量”的政策方向已經定調,習、李將要徹底摸清影子銀行與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的政策態度極為堅定。 

  在清理這些金融地雷的過程中,大陸銀行體系已經被放到鎂光燈下徹底檢視,並且造成上海與深圳股市不斷破底。滬、深股市幾乎每隔兩三個交易日,就出現1%至2%的重挫,整體金融風險將在今年下半年不斷挑戰政府忍受的極限,各主要銀行的逾期放款金額不斷升高,已經是必然的趨勢。而體質較為孱弱的地方城市商業銀行,甚至擴張過速的股份制商業銀行,更將在一次又一次的資金緊俏浪潮下,面臨生死存亡的測試。 

  大陸財政部副部長朱光耀在“第五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召開之前的記者會上就說:“個別金融機構出現短缺,其經營商需要警惕,央行在審慎監管的大原則下,對其警示是必要的。”在中央政府摸底、警示、清理、整頓的過程中,短期的金融風險已經無法避免。 

  面對中美同步震盪整理,台灣的政府與企業,再也不能依循過去習慣的分析模式,誤以為大陸7%以上的經濟成長率將會穩健持續,也不能夠再仰賴大陸地方政府所承諾的優惠措施,而必須備好冬糧,先確保台資企業在大陸的資金調度不致出現缺口,同時慎防吃到意外的倒帳;萬一有涉入所謂的低效率、產能過剩、房地產、地方政府融資等領域,更應該趕緊斷尾求生。 

  此時此刻,執政當局與企業界更應該升高警戒層級,仔細評估中、美同時面臨新宏觀調控的衝擊,先趨吉避凶,再尋找獲利商機,絕對不能抱持以不變應萬變的鴕鳥心態。因為,這次變局伴隨著國際地緣政治與經濟的戰略角力,絕非短期現象,而是一次重大的中長期調整過程。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