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朴槿惠:先做朋友後談生意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7-10 10:45:58  


 
  不一樣的知華派

  對於中國,朴槿惠確實不陌生,自2005年那次曾與習近平有過短暫會面的訪華之行後到就任總統的8年時間裡,她分別以不同身份三度到訪中國。

  最近一次是在2011年11月,朴槿惠作為大國家黨前黨首應邀訪華。在訪問期間的一次晚宴上,她在沒有原稿的情況下用漢語致辭3分鐘並接受採訪,顯示出其功底頗深的漢語實力。

  對漢語的精通以及對中國文化的了解,讓她在中國一直被稱作是“韓國政界的中國通、知華派”。

  朴槿惠曾獲得台灣“中國文化大學”的名譽博士稱號,鐘情於中國哲學的她還曾在一篇題為《遇見我人生的燈塔——東方哲學》的文章中寫道:“自與《中國哲學史》相遇,我恢復了心裡的寧靜,明白了之前所不能理解的許多事情。所謂人生,並不是與他人的鬥爭,而是與自己的鬥爭。”這本讓她重新找回內心平靜的著作,作者是中國著名學者馮友蘭。

  1979年,其父親樸正熙在總統任上遇刺身亡,巨大的家庭變故讓她一度陷入絕望。但中國古典書籍以及中國哲學幫她走出絕望,重獲平靜。朴槿惠在其於今年年初出版的自傳《絕望鍛煉了我》中文版中寫道,《論語》《貞觀政要》《明心寶鑒》《近思錄》等都是她案頭常備的圖書。

  “國外有不少懂中文、了解中國的領導人,他們往往被稱為‘知華派’,但其政策主張卻未必‘親華’;朴槿惠的不同之處在於,她對於中國文化不僅是有較深的了解,而且有強烈的認同。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到她就任總統後韓國對華政策的改變上,雖然利益的考量是必然的前提。”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中國資深外交人士稱。

  剛剛結束的訪華之旅,是朴槿惠就任總統後出訪的首個亞洲國家,這是二戰後韓國首腦第一次先於日本訪問中國,打破了以往“先美國再日本後中國”的不成文慣例。

  “同中國發展積極有效的關係,朴槿惠有三重考慮:除了經濟和地區穩定的因素外,還有她個人的因素。” 美國著名亞太問題專家、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副會長包道格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採訪時說。

  業內人士早早就注意到了朴槿惠在對華政策上較之其前任李明博更為積極的跡象:朴槿惠在總統就職演說中提到對外關係時,強調“將與美國、中國、日本和俄羅斯等周邊國家增進信任關係”。將日本的名字排在了美中之後,這讓現場的日本官員一聲嘆息:又是這樣。

  “這一方面是因為朴槿惠比李明博更重視同中國的關係,另外則是因為安倍上台後在歷史問題上有很多韓國人不喜歡的言論和做法。” 如今在北京大學就讀國際關係專業研究生的韓國留學生李京珍對《中國新聞周刊》說。

  她還介紹,朴槿惠的這種策略轉變在韓國國內得到了更多的支持。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