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東盟因素攪動中美關係?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7-11 09:33:45  


  中評社香港7月11日電/新加坡《聯合早報》7月11日載文《中美關係的東盟因素》,摘要如下:

  美國總統奧巴馬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上個月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舉行了“莊園峰會”,雙方不打領帶進行非正式會談、晚宴及散步,交流時間超過八個小時。兩國領袖的非正式會談,原本可為昨天在華盛頓召開的第五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鋪墊。然而,在這期間,卻突然發生了斯諾登洩密事件。

  在這起事件中,美國政府對北京沒有向香港施壓,引渡斯諾登,並讓斯諾登從香港機場飛到莫斯科,感到不滿。與此同時,斯諾登指美國情報機關侵入中國網站,竊取資料,引起中國民眾的憤怒,也迫使中國政府要求華盛頓作出解釋。較早前,中國政府還遭美國指控進行網絡攻擊戰,竊取美國企業的資料,斯諾登的爆料,使中國政府及民眾對美國產生了賊喊捉賊的負面形象,也為這一輪的中美戰略對話蒙上陰影。

  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在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前夕,在官方《人民日報》撰文指出,兩國首腦上個月成功的會晤,並不能解決中美之間的所有問題,兩國關係的發展之路也不會是一片坦途。實際上,中美關係自1972年解凍以來便跌宕起伏。中美兩國在經濟關係上,日益密切,兩國的貿易額占了全球的五分之一。美國是中國的重要出口市場,而中國是美國企業海外投資的重點國家。然而,兩國緊密的經貿關係,也經常引起摩擦。美國多年來指北京通過操控匯率,加強出口競爭力,使美國出現巨大的貿易赤字。中國則指美國禁止高科技產品與技術輸出到中國,並對中國在美國的投資,設下重重的市場准入障礙。

  除了貿易摩擦外,中美兩國在許多課題上,如氣候變化、朝鮮問題等,都存有分歧。在斯諾登事件發生前,兩國更在網路攻擊戰的課題上,僵持不下。美國是全球最大經濟體,也是軍事強國,而中國經濟實力在短短三十年躍居全球第二位,並且大有後來居上之勢,這是中美關係跌跌撞撞的深層原因。它是一場守成強國與崛起大國的戰略之爭,而在歷史上,崛起的大國挑戰守成強國,最終都引發戰爭。美國及中國綜合國力此消彼長,而美國自2009年開始,將戰略重心重新轉移至亞太地區,兩國的分歧對本區域便具有安全與戰略的意義。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