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從“國十條”看經濟結構調整形勢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7-11 10:47:05  


  作者:蔣明桓 (浙江寧波 投資分析) 

  5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於金融支持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意見》共十條,俗稱“國十條”。有分析指出,《意見》是6月19日國務院會議政策措施的細化和任務分解,儘管沒有體現重大政策變化,但內容具體而系統,涉及貨幣、信貸、證券、保險、外匯等金融領域的多個方面,是未來一段時期內新政府推進金融改革以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指導方針,其最根本的意義在於重申了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的戰略方向與金融的關鍵角色。 

  事實上,中國負債的相當大比重對應著固定資產,巨量固定資產包括基礎設施、廠房設備和住宅,流動性極差。如果去產能,就意味著必須消滅相當規模的固定資產。由於這些年企業和地方政府積累了大量債務,而貨幣的增長更多是受債務本利滾存增長拉動的,不是新增舉債。如果搞實質性貨幣緊縮,借新還舊的遊戲就很難玩下去,就會導致大批企業倒閉,地方政府破產,銀行系統崩潰。現實的辦法是逐漸減少新增的固定資產投資,讓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和地方政府債務的增速下降,這或許是當前政策調結構的核心所在。

  所以,一方面,今年貨幣供應總量貌似會緊一些,但為了保證借新還舊遊戲能玩下去,總體要有充足的流動性。不過,這種情況下該死的不死,如何有效的推進“調結構”?另一方面,搞定向寬鬆。貨幣供應,有的領域會緊,有的領域會鬆,“有保有壓”是調結構的主要方法。保的是小微企業、先進製造業、戰略新興產業、服務業、勞動密集型產業、文化教育產業、市政基礎設施投資、環保產業、與民生相關的棚戶區改造以及三農領域。壓的是“兩高一剩”行業、房地產行業、三公消費以及其他容易帶來金融風險的行業和領域。不過,有分析指出,考慮到當前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大,還是圍繞保增長思路下調結構,目前的“有保有壓”策略更多強調的是如何引導資金流入政府鼓勵的實體經濟部門,為保增長服務。然而,在總體過剩產能沒有效下降的同時,在新的領域又顯著增加債務,這樣的“調結構”的成效不好說。事實上,市場沒有確切的看到存量過剩產能正在有效的被清理情況下,配合政策投資所鼓勵的領域與方向也是以難有明顯成效,因為系統性風險始終沒有消除,盲目加杆杠絕不是理性的投資考量,不管所投領域前景會有多麼好。

  很明顯,中國經濟已到了背水一戰的境地。正如有分析所言,若真要調整經濟結構的,就必須讓現有的經濟領域的風險有充分、適度暴露,則整體經濟杠杆化程度會顯著下降,在此過程中不排除出現局部金融危機而去杠杆的可能。因為,如果經濟結構的調整以及制度紅利的釋放能夠有效改善經濟運行的效率,中國經濟的長遠發展依然可以期待。目前確實在走調整經濟結構這條路,但從《意見》所透露出的政策意圖看,有觀點認為,調結構的措施主要還是通過監管要求、信貸導向、政府的支出結構等來試圖調整資金流向、促進實體經濟的需求。深層次的、供給端的結構性矛盾,包括行業壟斷、地方政府融資平台、房地產對民營、實體經濟的擠壓並沒觸及,所以限制資源有效配置重要因素仍然存在,制度紅利可發揮空間可能沒有想像的大。

  總之,產能過剩、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影子銀行、房產泡沫,是支撐中國現有經濟增長模式的四大金剛,這四個領域相互依賴,捆綁成了一個整體,但從下大決心對過剩產能實施大規模出清是破解的不二法門。當然,其間一定會伴隨著出現金融、經濟危機的風險。但是,當前,中國經濟猶如一個病人,重病在身,不下猛藥已無法有效破解以政績需求為導向的投資拉動經濟增長模式之頑疾。這個風險要冒,中國未來才會有機會。要出清就必須動真格的,不但控制增量、而且必須動相當部分的存量。非常坦率的說,隨著美國經濟復甦步伐加快,中國以去過剩產能為代表的經濟再平衡壓力會越來越大,主動調比被動調好,早調比晚調好。對小百姓而言,拿好你的銀子,千萬別亂折騰,耐心等待形勢明朗。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