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進出口下滑是“轉型“ 出口創近兩年新低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7-11 10:22:32  


  中評社香港7月11日電/中國海關總署10日數據顯示,中國6月份出口同比下降3.1%,創44個月以來新低,進口則同比下降0.7%。歐美媒體就此紛紛發表評論,認為國內外市場均存在需求疲軟,中國外貿面臨嚴峻挑戰。不過,中國的就業市場仍然吃緊,表明服務業在增長。不少經濟學家認為,經濟數據不振部分原因是中國政府有意調整結構後出現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邁克爾.斯賓塞指出,這是中國經濟轉型升級期間的現象,在市場和政府支持政策下,中國將出現更多的附加值更高的經濟活動。

  據《環球時報》,中國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周三發出的報告中稱,6月中國對美、日、歐盟發達經濟體的出口繼續負增長,對香港、東盟等也在回落,全球有效需求依然疲弱。同時,國內經濟增長動能仍顯不足,進口需求依然處於低位。6月份,微觀製造業實體投資意願低迷。

  路透社10日稱,中國貿易數據下滑顯示,人民幣升值過快及勞動力成本上升對中國外貿企業出口的影響愈發明顯,內需的疲弱也與目前經濟仍在下行的整體態勢相吻合。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約翰.羅思義表示,6月的出口下降主要由世界經濟疲軟和人民幣被高估導致。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金柏鬆則稱,這次外貿出口下降跟國際市場關係不大,因為台灣和日本6月份的進出口增長都比較快,日本和台灣一般進出口貿易的增長速度都比中國要慢得多,但這個月是中國的外貿增長比這兩個國家和地區要慢,除了國際市場的問題,還有我們自身的問題。金柏鬆認為,信貸利率這麼高,出口商不敢貸款也貸不到款,若無流動資金,出口商就無法出口。這種“非典型危機”已經威脅到我們的實體經濟。

  有報道指出,儘管經濟放緩,但中國的勞動力市場仍較為健康。9日公布的政府數據顯示,招聘需求仍明顯多於人才供應。對於第二季度的每100名求職者,市場提供了107個就業機會,僅略低於第一季度的110個機會。“這在一定程度上抵消製造業收縮的不利影響。” 

  《華爾街日報》10日說,出口萎縮讓外界對中國經濟放緩的擔憂進一步加劇。在周三發給《環球時報》的研究報告裡,野村證券經濟學家指出6月份低迷的貿易數據加大了7月15日即將公布的6月份和二季度經濟增長數據下滑的風險。政府很可能下周召開會議為下半年的經濟政策定調。目前,政府釋放的信號是經濟政策會繼續緊縮以抑制金融風險。隨著宏觀數據的走弱,下周是考驗政府能多大程度上的容忍經濟放緩的時間。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近日表示,只要經濟增長率、就業水平等不滑出“下限”,物價漲幅等不超出“上限”,政府就會著力調結構、促改革,推動經濟轉型升級。英國《金融時報》10日說,中國新一屆領導人將這種經濟放緩稱為中國經濟再平衡努力的一部分,即降低中國經濟對投資的過度依賴,並轉向更可持續的增長模式。

  邁克爾.斯賓塞10日表示,看待中國經濟增長問題時要有短期的和長期的視角——關於增長模式的視角。出現這樣的狀況並非偶然,當一個國家人均收入超過3000美元時,曾經是增長動力的貿易部分將出現轉型。中國正在經歷這種調整,且中國經濟是富有韌性的。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