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方興東:互聯網的三個世界和三大戰役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7-16 11:16:08  


互聯網安全已成了當今社會的重要議題(網絡圖片)
  中評社香港7月16日電/目前,全球網民數量已達25億,超過1/3的人口可以登錄互聯網,真正的網絡社會已經全面到來。不過,相對於擁有較完善制度、規則和秩序的現實世界,網絡世界仍處於空白階段,問題與衝突剛剛開始爆發,而且來得異常迅猛。最近,圍繞黑客攻擊問題和斯諾登事件,中美多有口舌交鋒。

  美國充分利用網絡安全問題的複雜性以及規則的模糊性,占據輿論的主導權和主動權。那麼,透過這層表象,我們能發現哪些本質?對此,我個人簡單總結為兩句話:互聯網有三個世界和三大戰役,網絡空間存在兩種戰略和兩強博弈。

  與現實世界的三個世界劃分類似,互聯網上也可劃分為三個世界:網絡殖民國家、網絡主權國家和網絡霸權國家。從互聯網基礎設施、產業競爭力和網絡戰實力三個角度上看,美國是唯一的網絡霸權國家。中國、俄羅斯、印度、日本、澳大利亞、韓國以及英國、德國等歐洲國家,其實力可以掌握自己網絡的主導權,形成一批網絡主權國家。而相當多的國家,受制於經濟實力和發展狀況,不具備足夠的互聯網力量,只能成為網絡殖民國家。

  隨著網絡空間重要性不斷上升,各個國家開始重視網絡空間戰略。全球網絡空間戰略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進攻型戰略,一種是防禦型戰略。目前全球唯一有實力和能力實施進攻型戰略的,只有美國一家!而中國、俄羅斯等只有能力實施防禦型戰略。

  既然美國是唯一實施進攻型戰略的國家,為什麼在中美黑客事件中反而給人一種被動、無辜的印象,而中國卻像是攻方。這完全是一種假象。根本原因在於網絡空間安全戰役目前是在三個層面上展開:首先就是輿論戰,其次是網絡基礎設施的市場戰,最後是國家之間真正的信息戰。

  輿論戰是利用事件的新聞效應,在輿論上壓倒對方,占據最有利位置。美國利用自身軟實力,尤其是新聞話語上的主導權,把中國塑造成為網絡戰的進攻方,自己淪為弱勢的防禦方。將IP屬於中國等同於中國黑客發起攻擊,指責中國黑客得到政府支持。依靠這種不合理的邏輯,美國政府一方面獲得輿論分,另一方面最大限度地為自己獲取網絡安全的經費投入。

  讓我們再看看基礎設施的市場戰。全球互聯網核心基礎設施,比如根服務器、域名服務器等,都放在美國,處於美國政府實際控制之下。全球互聯網基礎設施的主要供應商,基本由思科、英特爾、微軟、蘋果、谷歌等美國企業領銜。包括中國在內的任何國家對美國實施網絡進攻,無異於以卵擊石。

  最後,再看國家網絡空間的戰略。美國最早完成頂層設計,並在戰略高度上重視和部署信息戰。國家的網絡安全戰略由總統直接領導,每年推出相關戰略研究報告,都是總統直接撰寫導語。自上而下的一體化網絡空間安全戰略,進一步提升了美國在網絡時代的霸主地位。而目前包括中國在內的大多數有實力的國家,都還沒有真正完成戰略上的頂層設計。

  從發展趨勢和長遠力量轉移來看,未來網絡空間將逐漸形成中美兩強博弈的新格局。這將直接威脅美國在網絡空間一家獨大的霸權地位。但在近期的5到10年,中國的主要任務是確立並完善自己有效的網絡空間安全防禦型戰略;明晰處境,在國家戰略上完成符合中國實力和發展趨勢的頂層設計,並在產業競爭力和輿論戰的應對方面更加積極主動,展現更多的應對策略和智慧。

  (原載於於《環球時報》,作者系浙江傳媒學院互聯網與社會研究中心主任,互聯網實驗室創始人)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