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新華社述評:人民幣國際化順勢而為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7-18 11:55:13  


  中評社香港7月18日電/新華社今天發表述評,題為“人民幣國際化順勢而為”,全文如下。

  隨著中國經濟崛起、全球化深入,以及國際金融危機和歐債危機演化,人民幣國際化已是大勢所趨。順勢而為,推動人民幣走向世界,有利於中國經濟改革與發展,也可以讓世界分享中國發展的紅利。

  自2009年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開閘試點以來,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明顯加快。香港、新加坡、倫敦等離岸人民幣中心深度和廣度不斷擴大。人民幣對澳大利亞元、日元直接交易相繼啟動。中國和包括英國在內的20多個國家和地區簽署了雙邊本幣互換協議。

  中國人民銀行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量達2.05萬億元,跨境直接投資人民幣結算業務量為1835億元,同比增幅均超過60%。這表明人民幣正沿著貿易結算貨幣、投資貨幣和國際儲備貨幣的路線邁進。

  人民幣國際化是中國經濟強勢崛起與國際貨幣體系需求有機結合的產物。一國經濟規模越大,其貨幣成為國際貨幣的可能性也越大。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第二大貿易國,外匯儲備世界第一。如此大的經濟體量,人民幣不可能永遠低調地躲在後台不出來。

  世界經濟在調整中艱難復甦,中國的增長引擎地位是人民幣國際化的催化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拉加德曾表示,在完成改革的前提下,人民幣沒有理由不成為儲備貨幣,並獲得與中國經濟規模相稱的地位。

  為何人民幣國際化的呼聲漸高?首先,人民幣國際化可以為對外貿易和投資活動提供便利。當對外貿易和投資以美元結算時,中國企業經營受匯率波動影響較大。若以人民幣結算,匯率風險大大降低。

  其次,人民幣國際化不僅會給中國帶來鑄幣稅收益,還可以鞏固中國在全球金融活動中的發言權,增強中國對地區和國際貨幣事務的影響力。

  從全球來看,以美元為主導的國際貨幣體系存在諸多制度性缺陷,人民幣國際化將促成國際貨幣體系多極化,減小各國對美元作為儲備貨幣的過度依賴,有利於國際金融體系穩定和全球經濟發展。

  不過,人民幣國際化也伴隨著貨幣主權削弱、貨幣風險增大等挑戰。因此,保持經濟和金融穩定方能破解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可能遭遇的難題。

  今年5月,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今年將穩步推出利率、匯率市場化改革措施,提出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的操作方案。上述幾項改革是當前中國金融改革的核心內容。央行調查統計司課題組去年發佈的報告認為,利率市場化、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人民幣國際化與資本賬戶開放是循序漸進、協調配合、相互促進的關係。

  雖然人民幣國際化尚處於“孩提時代”,向“成人階段”轉變將是一個複雜漫長的過程,但中國經濟增長和國際貨幣體系變遷成就了人民幣國際化之勢,輔以成熟的金融市場和金融監管,人民幣國際化必然水到渠成。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