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冀中星案顯示:中國社會治理亟需“拆彈”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7-23 22:28:46  


圖為事發現場。
  中評社香港7月23日電/美國《僑報》7月23日社論《中國社會治理亟需“拆彈”》,摘要如下:

  殘疾人冀中星在北京首都國際機場的驚人一爆,不但炸傷了自己,也把輿論炸開了鍋。圍繞這一事件,既有關於當事人受傷致殘真相的爭論,也有對冀中星施暴動機的探討,當然也不乏對其背後故事的剖析。本報22日的“四合院”專欄就此指出:處理社會矛盾,最好還是讓它暴露在輿論中,以監督促公正,而不是讓弱勢者的聲音就此“沉沒”,否則被逼出來的恐怖靈魂有可能再次在某個地方爆炸。

  眼下,誰是誰非正在調查之中,真相未明之前不能妄下結論,但從各種碎片化的信息中,我們不難得出這樣一個結論:這是極端不和諧的官民互動所釀成的惡果。讓人驚訝的是,一些人對冀中星報以同情,甚至贊同他的極端作法。誠然,從爆炸事件中的表現來看,冀中星確實是不想傷及無辜,而他的悲慘經歷也能博得一部分同情。但是,不管你有多少理由,危害公共安全就得負法律責任,必須受到譴責,這是基本的是非曲直,同情弱勢人士不代表同情極端行為。或許,比爆炸事件更值得引起思考的是,為何中國社會現在充滿了戾氣?到底還有多少未引爆的炸彈?社會治理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暴力維權事件並非今日才有,從廈門公交大火案的陳水總,到北京機場爆炸案的冀中星,其間當然也有數不清的平民百姓在突破理性的邊緣。他們的遭遇各不相同,卻基本都是在問題得不到解決之後轉向暴力,試圖在大眾面前引起關注。這種現象在全國雖然沒有蔓延之勢,但要說滿地開花也不為過,實在不容樂觀。它至少反映了兩個層面的問題:弱勢者權益容易受損,受損後難以維權。前者,轉型中的大國,面臨貧富不均、環境污染等問題,在追求GDP的指引下,既要經濟增長,又要維護社會穩定,地方政府很容易粗暴對待民眾;後者,司法不公、法律援助不及時,甚至說理的地方都沒有,更令弱勢群體權利無法獲得保障,從而被逼走上極端。

  如果從更大視角看,上述兩個層次的問題其實還只是社會治理不和諧的表象,真正的問題在於,公權力的無限擴大、恣意妄為已經一次次擊穿民眾的心理底線,將民眾逼往墻角。如果不能從制度層面約束權力,每一個投訴無門的上訪者,都可能是潛在的定時炸彈,都可能是公共安全的威脅。對於冀中星們來說,他們的要求只不過是受到公正的對待,受到基本的尊重,為什麼非要把他們趕上畸形的維權路呢?再堅強的內心,在絕望和仇恨面前也會被扭曲,如果走投無路的民眾都抱持“同歸於盡”的心態,恐怕也是社會潰敗的開始。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