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習近平考察武漢毛澤東故居 駐足毛澤東照片前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7-25 09:57:37  


習近平同武漢重型機床集團有限公司工人們在一起。
 
  11時13分,習近平冒雨來到港區中心控制室,與5位值班員一一握手。值班員餘立麒向他介紹,12台電腦監控著港區全貌和船舶裝卸全程。習近平問:設備技術水平怎麼樣?餘立麒回答:這套系統是目前國內內河航運最先進的。

  離開中控室,習近平一行來到集裝箱碼頭。碼頭上風大雨急,地面積水。武漢港務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顧強生穿著雨衣、戴著安全帽,他注意到,習近平下車時兩只褲腿已經卷起。

  習近平一手打傘,一手與顧強生握手,詢問港口、航運的生產情況。顧強生介紹,目前陽邏港年設計吞吐能力100萬標箱,去年已達到76萬標箱,增幅6%,今年上半年達到40.36萬標箱,同比增長8.93%。目前正在施工的三期建成後,陽邏港將成為長江中上游最大的集裝箱碼頭。“你們集裝箱有出口的嗎?”“60%是外貿,40%是內貿,內地港口很有潛力。”“吊裝設備是哪裡製造的?”“都是國產的,有武漢製造的,有無錫生產的,港口整體設備與世界先進港口一樣。”

  習近平滿意地點了點頭,特別強調,長江流域要加強合作,發揮內河航運作用,把全流域打造成黃金水道。武漢要發揮華中航運中心的帶頭作用,實現對經濟的支撐。

  風雨中,習近平邊看邊問。雨愈下愈大,他的白襯衣被雨水打濕了。同行人員拍下這一幕,12時38分,新華社率先發布微博。此情此景,深深打動了網友。

  中國不能做技術附庸

  21日下午。武漢東湖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暨“中國光穀”。

  中國光穀,我國最大的光纖光纜和光電器件研發生產基地,2001年獲批為國家光電子產業基地。2010年1月底,習近平在湖北調研時,曾踏勘東湖高新區,重點參觀了烽火科技集團、武漢國家光電實驗室等。

  15時23分,習近平乘坐的中巴車在光穀展示廳前緩緩停下。

  走進展廳,習近平首先了解光穀的發展情況。武漢市長唐良智介紹,目前,光穀注册企業達2萬多家,初步形成以光電子信息產業為主導的產業格局,去年企業總收入5006億元,預計今年將超6500億元。在光穀,80%以上的產品都是大學和科研院所的成果轉化而來。

  習近平頻頻點頭,環展廳一周,仔細參觀。

  在烽火科技集團展台前,習近平向烽火科技集團董事長、武漢郵科院院長童國華詢問企業產業規模、稅收、盈利等情況。當得知烽火科技的超大容量傳輸系統,可容納14.8億人同時雙向通話,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時,習近平欣慰地點了點頭。“你們參與國家‘三網融合’和光纖到戶建設了嗎?”“這兩項我們不僅都參加了,還是國家隊和主力軍。”童國華自豪地回答。

  展示台上,一款北斗定位終端系統和100G芯片引起了習近平的興趣。他凑近觀察良久,對童國華說:“你們做得不錯。”

  走到安翰光電展區前,習近平拿起一粒小拇指大小的“膠囊”說,“這種膠囊內窺鏡我見過,能為病人減輕很多痛苦,過去這種技術都要依賴國外進口。”

  安翰光電董事長肖國華介紹:“以往膠囊進入體內不可控制,現在我們不僅能遙控讓它前進倒退,還能平移翻轉。”“是自主創新嗎?”習近平追問。

  得到肯定的答覆後,習近平說,關鍵還得靠自己創新。“這不是秸秆嗎?”走到陽光凱迪的“柴火變油”生產線模型前,習近平彎下腰仔細打量。“如何出油?多少原料能出一噸油?”“成本多少?市場售價多少錢一噸?”“油怎麼這麼乾淨?”

  習近平縝密發問,陽光凱迪董事長陳義龍一一作答。

  他還關切地問:“你這個技術,有沒有國家重大項目作支撐?國內外有沒有類似的技術和工廠?”“這是全球首條柴變油生產線,依托的是國家重點實驗室平台。”陳義龍回答,“我們申請了200多項專利和3000多項專有技術,其中80多項為發明專利,在世界100多個國家申請了保護,領先歐美發達國家水平。”

  地球空間、高德紅外、智能鳥無人機、3D打印,光穀裡的高新技術成果令人目不暇接,習近平一次次駐足,與企業家們認真交流。

  在參觀結束後,習近平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他說,光穀發展很快,科技成果轉化效果明顯,體制機制改革做了許多文章。尤其光穀與大學結合緊密,研究機構多,科技人才多,有自主創新成果,大學產業化做得不錯。

  他指出,我們國家要走創新驅動發展道路,才能做強。經濟不能光看體量,大而不強,就要落後挨打。中華民族復興靠什麼?靠核心競爭力,其中關鍵是靠創新。實現這個目標,就要改革科技體制,培養和吸引人才。“我們這麼大的國家,不能做其他國家的技術附庸。”習近平說,在開放的情況下,我們引進技術,進行消化、吸收和創新,但不是什麼東西都可以引進,關鍵技術要靠自己。

  國家強大要靠實體經濟

  21日17時,雨後初霽,碧空如洗,習近平一行抵達武漢重型機床集團有限公司。

  武重是我國“一五”時期國家投資建設的156個重大項目之一。經過改革攻堅,目前仍是重型機床領域的國家隊,研製出了世界規格最大的28米數控立式銑車床、國內龍門最寬的數控龍門鏜銑床等裝備。

  習近平一下車,便緊緊握住武重董事長杜琢玉的手說:你的精神面貌很好。

  走進武重生產車間,在一台超重型數控鏜銑床旁,習近平查看了該設備的加工情況。工作人員介紹,這台車床可以加工出目前國內最長的零件,效率提高了4倍多,“原本一個月才能加工完成的大型零件,現在只需要一周時間。”“這是武重自主研發的嗎?”習近平問。“是的,所有技術武重專有。”杜琢玉自豪地回答,武重自主研製了世界上最大的臥式鏜車床等一大批“世界之最”,去年還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武重不錯,你們是民族的驕傲。”習近平接著提醒,不僅要提高機床的自主創新能力,也要實現機床關鍵器件的國產化。

  話鋒一轉,習近平問:武重的經營情況如何?

  杜琢玉直言:去年營業收入、利潤都下滑了。“為什麼?”“有宏觀經濟形勢下行,市場需求萎靡的外因,自己的產品與世界也存在差距,還有觀念陳舊、商業模式落後等諸多原因。”“你們準備如何應對?”“重新審視經營戰略,轉型調整產品結構,用市場導向引導研發製造,整合產業鏈,加強科技和服務模式的創新……”“思路很清晰。”習近平叮囑道,幹實體經濟確實很辛苦,但一定要堅持幹下去,切實幹好。

  看到這家老牌企業堅持自力更生、自主創新,習近平十分感慨地說,工業化很重要,我們國家要強大,要靠實體經濟,不能泡沫化。自力更生任何時候都不能少,我們自己的飯碗主要要裝自己生產的糧食。

  習近平強調,要實現兩個百年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靠的是扎扎實實的努力奮鬥,靠的是自力更生的精神,靠的是勇擔歷史重任的勇氣。工業化之路任重道遠,希望武重能通過技術創新、人才隊伍建設,實現國內外市場占有率的強勁增長,在振興民族工業發展這個艱巨而光榮的任務中發揮作用,用行動書寫武重新的光榮,凝聚工人階級偉大力量,共築中國夢。“祝大家生活愉快,身體健康,事業有成!”17時39分,臨別時,習近平給武重人送上祝福。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