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新華網評:薄熙來受審 令出一門方能不偏不倚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7-25 11:32:07  


  中評社香港7月25日電/今天新華網評指出,報君黃金台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走過封建制,為君王一人之愚忠雖已成過去時,但維護中央政令統一,服從中央領導,為官者不生私念、不謀私利、不專私權,仍是巋然不動之時代主流。因為不是論經濟建設、政治制度創新,還是社會繁榮發展,唯有令出一門,堅決擁護中央的決定,不畏退、不仿徨,方能不偏不倚。

  令出一門不是徹底放棄地方政府的自主性。地方政府了解自身實際情況,在發展本地經濟、維護本地社會和諧上當然有自己的優勢,這是毋庸置疑的。但在大政方針上、在領導幹部任免上,地方政府必須維護中央的權威,必須堅定不移地執行中央的決定,這不僅僅只是簡單地服從,更事關領導幹部的覺悟,事關國家前進的旗幟。

  網評指出,中國的歷史經驗反覆證明,只有維護中央的權威才能保證國家的長治久安。中央對於任何一個地方的政策制定、人事更換,都是從整個國家的角度出發,都是以國家利益為前提的;也許這會涉及到某些地方的利益,但小局要服從大局,唯有這樣,才有利於國家的改革發展穩定大局。

  許多問題官員被揪出之後,我們常常會看到新聞還原他時,會講述其當政時勤政愛民的一面。但功是功,過是過,雖說秦皇書同文、車同軌、修長城、抗匈奴之功絕然當世,但其焚書坑儒、嚴刑峻法、驕奢淫逸之罪惡,亦不能使之逃脫暴君之名的千年歷史責罵。此道理,今天的領導幹部和人民群眾尤需有清楚的認識。

  一些地方主政官雖說曾是“封疆大吏”,曾在地方的經濟社會發展上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唯物史觀和實踐經驗告訴我們:人民群眾才是歷史的創造者。領導幹部當然能起作用,但不宜誇大,其作用的發揮,必須時刻以人民的利益為基點,不謀私利,方能長久屹立不倒。

  中央陸續查處了一批問題官員,既有“蒼蠅”,也有“老虎”,因為不管是科長、處長,還是部長,只要有問題都應接受黨紀國法的懲處。曾為其治下的人民群眾,也應清醒認識到其為已謀私利的醜惡面目,堅守地服從中央決定,靜觀法律審判。並堅持令出一門,繼續在中央的總體布局下做好本職工作,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