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國專家:為中朝關係注入新動力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7-25 16:38:22  


  中評社香港7月25日電/在《朝鮮停戰協定》簽署60周年之際,李源潮副主席率中國代表團訪問朝鮮並出席朝鮮戰爭停戰60周年紀念活動,朝鮮戰爭其他主要參戰國也在舉辦紀念活動。紀念活動不是延續國家間仇恨與對抗的途徑,而是反思歷史、面向未來的良機。

  對於中朝而言,兩國在朝鮮戰爭中並肩作戰,凝結成了“血盟關係”,這段歷史也構成了“中朝傳統友好合作關係”的重要節點和關鍵因素。“珍惜兩國傳統友誼”和“將中朝傳統友誼世代相傳”成為兩國外交往來中必不可少的政治話語。

  朝鮮停戰60年來,國際上風雲變幻,東北亞局勢波折起伏,中朝兩國國內情況也發生了很大變化,中國一直秉持對朝友好政策,朝鮮對華雖然時有疏離但總體沒有偏離對華友好。如果說中朝傳統友好合作關係經受住了歷史和時代的考驗,具有很強的生命力,應不為過。

  然而,這主要是縱向看。橫向看,環顧周邊,放眼世界,至少在過去20年間,中國與大多數國家的雙邊關係都有了新的定位,並且不斷得以提升,質和量都發生了歷史性的飛躍。相比之下,中朝之間的互利合作無論是廣度還是深度都仍然處於低水平,溝通渠道有機制但遠沒有機制化,對話磋商還缺乏足夠的戰略性和開誠布公。

  中國官方涉朝表態與公眾對朝看法形成了明顯的“兩張皮”。朝鮮在內政和外交特別是涉華問題上的一些做法降低了朝鮮在中國普通民眾和一些專家學者中的好感度,引發中國輿論對於中朝關係的質疑。中朝在戰略上還是唇齒相依、唇亡齒寒的關係嗎?在現代戰爭條件下和地緣政治博弈中,朝鮮對於中國還具有戰略屏障的作用嗎?還能不能把中朝關係在現有基礎上再往前推進一大步?

  當前,中朝關係的確具有近而不親、緊而不密的特點,這反映了中朝關係的複雜性,對此不必諱言。但對中朝關係的爭議絲毫不會降低中朝關係對於雙方乃至整個地區的重要性。對於中方來說,我們要考慮的不應該是要不要“拋棄”朝鮮,而是如何幫助朝方同我一道,做到與時俱進,不斷充實中朝傳統友好合作關係的內涵,為中朝關係注入新活力,做大雙方的共同利益這個蛋糕,同時避免雙方在治國理政、發展經濟、維護安全等方面的一些分歧使雙方漸行漸遠。

  中朝國家大小、實力地位不同,但中國堅持以平等、尊重的態度對待朝鮮,堅持不干涉朝鮮內政,支持朝鮮政治穩定,這一點今後不應也不會有所改變。出於維護中國周邊和平穩定大局的考慮,中國可以照顧但不遷就朝鮮的利益和關切,在雙邊往來和地區事務中可以支持朝方的合理利益和關切,但不能由著朝方的性子來。中國可以耐心等待朝方在經濟發展方面的政策調整,同時應鍥而不舍地通過適當途徑和方式與朝方分享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在探索國家發展道路方面積累的成果和經驗,並積極推動具體經貿合作項目。雙方的政治和戰略對話與磋商應更加注重實質性,更加坦誠、深入,共同創新各領域合作途徑。至於朝核問題,這是中朝關係繞不過去的一個坎兒,又是一個不可能一蹴而就的難題,應堅持放到六方會談進程和地區安全框架中去處理。

  朝鮮停戰60年了,東北亞地區總體上順應了和平與發展的時代潮流,但半島冷戰格局尚未打破,地區大國博弈仍呈複雜局面,中朝關係發展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同樣大。在中朝之間構建面向和平與發展的睦鄰友好合作關係,也就是在雙邊關係中突出和平與發展的主題,將為中朝關係注入新的動力,這有助於鞏固中朝友好關係,深化中朝交流合作,促成東北亞地區的長治久安和發展繁榮,符合有關各方的共同利益。

  (消息來源:海外網,作者系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