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京媒:莫在城管和小販間做“道德選邊站”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7-29 10:41:00  


  中評社香港7月29日電/城管不斷與擺攤者發生摩擦,最新的一起出現在北京什刹海景區,城管人員與帶女兒“體驗生活”的擺攤者田先生釀出肢體衝突,雙方都有輕微傷。田先生頭一天已在什刹海景區擺攤被勸離過,他的再次違規擺攤並與城管衝突,反映了很多擺攤者拒絕城市管理的對抗心態。現在違規擺攤者受到的輿論支持大大多於城管受到的理解,這可能會助長更多違規擺攤行為的出現,以及擺攤者拒絕管理的更強硬態度。

  環球時報今天社評說,中國市場經濟在大眾的感受中幾乎就是從“擺攤”開始的,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很多地方政府鼓勵街頭擺攤,支持形成“街頭經濟”,一些占了路的集市最後坐大成義烏小商品城那樣的大市場,實現了規模化和正規化的升級。

  但現在多數城市當局對沿街擺攤的態度變了,從支持轉為限制和取締。農貿市場被集中到指定地點,整治隨意沿街擺攤成為城管的主要職責之一。在城市主要街道和主要景區,城管常常對違規經營的商販採取不妥協的強硬態度。

  由於一些商販拒絕配合,他們與城管的摩擦時有發生。在這些衝突中,城管代表公權力,處於總體強勢,而商販表現再“囂張”,也是整體上的弱勢者,他們受到輿論的廣泛同情。城管的輿論形象幾乎崩潰,他們在一定程度上做了政府形象不佳的“替罪羊”。 

  少數城管人員的不文明執法必須受到譴責,其違法行為必須受到追究,執法者嚴格守法是中國法治建設的重要一課,這點在中國官民之間都已不存在疑義。城管隊伍作為執法系統裡這方面問題較多的群體,必須為實現文明執法、刷新自身的形象做出更多努力。 

  然而輿論也應看到,城管面臨的執法環境是最複雜的之一,他們遭到的抵觸情緒也最多,實際的不服從行為相當普遍。輿論在譴責和追究具體城管不文明執法的同時,是否對城管的工作給予總體支持,這已經成為城管工作環境最重要的一部分。 

  公眾和政府都需要釐清如下問題:我們的城市是否確實需要限制隨地沿街擺攤,城市的秩序和整潔大致需要維持到什麼樣的程度?在城市主要街道和廣場上,弱勢擺攤者謀生的利益和城市公眾不被擺攤者占地干擾的利益,究竟哪一個更重要,它們該如何平衡?

  我們認為,中國城市管理的逐漸升級勢在必行,但不少城市對“整齊劃一”的要求有些超前,讓人想到了“面子工程”,引起輿論的反感。這是輿論“一邊倒”同情弱勢小販的根源之一。 

  城市在發展過程中適當容忍一些“不規範”是必要的。比如一些街道在晚上管得鬆一些,或者非主要街道降低些管理標準,尤其是中小城市不要在管理上同一線城市攀比,讓管理多照顧些市民的實際生活需求和價值取向,這不僅不會傷害城市整體形象,反而會營造城市的更多活力。 

  必須指出,這是度的把握問題,而不是非黑即白的原則性抉擇。中國城市管理的大趨勢只能是越來越嚴格,現在需要的是不要走得過急,要等一等群眾、特別是小商販們的適應。但留出這樣的灰色地帶不意味著我們朝法治的相反方向走,經濟秩序的治理總體上只能進不能退,隨意擺攤的小商販不能侵犯正規商鋪和合法農貿市場商販的利益,不能讓不交稅和流動商販打擊了後者合法經營的積極性。 

  我們需要知道這是個艱難的法治建設過程,有很多利益需要在這當中受到反覆權衡和照顧。用簡單口號和一邊倒的輿論聲音在城管和小販之間“選邊站”,這決非對中國社會建設負責任的態度。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