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7月31日電/一九八0年鄧麗君唱紅了電影《原鄉人》的主題曲。說著同樣語言、寫著同樣文字、流著相同血脈的兩岸同胞,隔著一片海峽;海棠葉那頭,淬煉著華夏文明五千年,舍不了的鄉愁、忘不掉的親情、回不去的家園……中國大陸,是一九四九年到台灣的游子的原鄉,他們被稱為“外省人”,之後,無以數計在台灣出生的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生於斯,長於斯,台灣就是他們的原鄉。《原鄉人》是如此溫柔地觸動了海峽兩岸的愛與痛,既單純又複雜,既煎熬又充滿希望。
父母把流離失所的悲劇故事告訴了兒女,讓他們不忘原鄉,而眺望著原鄉的兒女就在豐沛而真摯的關懷裡成長;這是鄧麗君每每唱這首《原鄉人》都泫然欲泣的原因。鄧媽媽說:“也不懂為什麼她從小就關心大陸那邊的事兒,老問咱們為什麼會離開大陸,來到台灣?天性吧!她是很想回去看看的,不是去開演唱會、賺大錢,她沒那心思,只是想回去看看。回去看看,我想,這是她永遠也圓不了的終生遺憾……”
那是我和鄧媽媽的第一次訪談,“一生璀璨精彩的鄧麗君,可有什麼遺憾?”我以為自己問了聰明的問題,可以套出她的輝煌情史,和為什麼始終沒有結婚之謎等等大家愛談的話題,完全沒有想到,竟是這麼“大”的遺憾,鄧媽媽蓄滿淚水的雙眼,全然放空地看著遙遠的地方,不知是在思念她再沒有回去過的原鄉,還是再沒有回來過的女兒?我趕忙安慰她:“不遺憾的,鄧麗君的歌聲回去了,整個大陸都在唱她的歌,不遺憾的!”
鄧媽媽的大顆淚水終於蓄不住地滾落下來,幽幽地說:“就是因為大陸同胞這樣喜歡她,你不覺得更遺憾嗎?”
我的心口重重揪痛了一下!是啊!是啊!如果她能回去,如果她能踏上終生向往的原鄉土地,如果她能抱抱她深愛的原鄉人,如果她能開口親自唱給他們聽,如果她能握著手,頑皮地用鄉音招呼:“哎,老鄉!”如果……如果……
差一點兒世上就沒有鄧麗君這個人
從北投搬到內湖,再輾轉到虎尾,趙素桂終於和鄧樞取得了聯繫,一家人能生活在一起,再苦的日子也撐得下去,職務上的調動使這個家不停東遷西搬。老三長富在宜蘭出生不久後,鄧樞就調到虎尾大埤鄉受訓,沒多久再調到雲林龍岩,流離搬遷的日子總算是暫時安定了下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