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港媒評嚴祛四風:中共必須再次“進京趕考”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7-31 14:28:37  


  中評社香港7月31日電/香港《大公報》今日刊文《中共必須再次“進京趕考” 》,該文指出,習近平再提“進京趕考”,是為中共在當今能否成為合格的執政黨,出了一道嚴峻考題。只要中央帶頭嚴祛四風,群眾認真監督責無旁貸,有望使執政黨“再次趕考”獲得好分數。

  文章摘編如下:

  7月11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西柏坡紀念館,鮮花鋪就的“新中國從這裡走來”八個大字分外引人矚目。他對縣鄉村幹部和群眾說:“當年黨中央離開西柏坡時,毛澤東同志說是‘進京趕考’。60多年過去了,我們取得了巨大進步,中國人民站起來了,富起來了,但我們面臨的挑戰和問題依然嚴峻複雜,應該說,黨面臨的‘趕考’遠未結束。”

  筆者以為,習總書記再提“進京趕考”,是為中共在當今能否成為合格的執政黨,出了一道嚴峻考題。

  迎接使命接受挑戰

  “新中國從這裡走來”普普通通一句話,今天聽來格外震耳。因為中國執政黨的許多幹部黨員,已不記得這句話。列寧說“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如果說“背叛”有些言過其實,那麼“背離”可謂恰如其分。因為確實有許多黨員乃至高官,已經忘記了過去。

  曾記否,1948年5月至1949年3月,中共中央曾在西柏坡指揮了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召開了著名的七屆二中全會,毛澤東發出“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史稱“兩個務必”號召,西柏坡成為中共解放全中國的“最後一個農村指揮所”。黨中央離開西柏坡時,毛澤東說“進京趕考”。可以說,中共從這裡走向新中國。

  60餘年逝去,彈指一揮間。中國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偉大成就,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執政黨的“趕考”遠未結束,面臨“再次趕考”的嚴峻局面。習近平與西柏坡父老鄉親座談時,開門見山地說“圍繞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請大家有啥說啥。”

  筆者以為,執政黨若不徹底祛除“四風”,就不可能拉近與百姓的距離,就會失去執政基礎。

  習近平在西柏坡提了四問:“毛澤東同志當年提出‘兩個務必’,主要基於哪些考慮?我們學的還有沒有不深不透的?‘兩個務必’耳熟能詳,但在當前形勢下我們能不能深刻領會‘兩個務必’,使之更好指導當前黨的建設?今天如何結合新的形勢弘揚?”總書記的深沉思考,目的在於“要跳出‘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歷史周期率”。

  筆者記得,當年黃炎培直問毛澤東:“所謂‘其興也渤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團體,一地方,乃至一國,不少單位都沒有能跳出這周期率的支配力……到風氣養成,雖有大力,無法扭轉,並且無法補救……一部歷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榮取辱’的也有,總之沒有能跳出這周期率。”

  筆者也記得,郭沫若發表《甲申三百年祭》,闡述了明末義軍首領腐化陷於失敗的歷史教訓。丞相牛金星“大轎門棍,灑金扇上貼內閣字,玉帶藍袍圓領,往來拜客,遍請同鄉……”生活腐化、樂而忘憂,是李自成失敗的重要原因。

  筆者以為,從黃炎培提出“政怠宦成”、“人亡政息”到郭沫若所寫“大轎門棍”、“玉帶藍袍”,都與習近平提出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意出一轍。“四風”不除,必蠹蝕執政根基。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