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斯諾登寒流”不會凍傷俄美關係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8-01 11:47:53  


  中評社香港8月1日電/普京絕對不會因為斯諾登事件損害俄美關係的大局,斯諾登事件或許還可以成為改善俄美關係的契機。

  近日,國際社會圍繞斯諾登事件與俄美關係的發展掀起了熱烈的討論。“斯諾登寒流”使得自2012年以來日趨變冷的俄美關係接近冰點。可以預料的是,俄美關係的冷淡期及對抗性會因斯諾登事件再持續一段時間,但是,從根本上說,俄美關係的發展不會因為斯諾登事件受到長期的影響,也不會導致俄美合作與對抗並存的狀況發生根本性的改變。

  從歷史的長時段來看,俄羅斯的歷史就是在東西方之間搖擺的歷史。這樣一種搖擺性決定了俄美關係的常態,即主要表現為:搖擺性、階段性、不穩定性。在俄羅斯歷史的發展過程中不乏向西方靠近的先例,但是,俄羅斯民族的歷史告訴人們,任何西方化的嘗試都是不成功的。從戈爾巴喬夫到葉利欽,從普京到梅德韋傑夫,從梅德韋傑夫再到普京第三任外交啟動,俄美關係有短暫的蜜月時期,也有因俄格戰爭帶來的急劇對抗時期;有“9.11”後的密切合作與關係的“重啟”時期,也有俄羅斯對美的尖銳批評與雙邊關係的迅速下降時期。因而,俄羅斯既想融入西方又總是對之保持警惕,與西方保持一定的距離。這樣一種與西方關係的矛盾性在俄羅斯現實生活中有著鮮明的反映。一方面,俄羅斯不斷地向西方靠攏;另一方面,俄羅斯又不斷地逃離西方。在這樣一種俄羅斯與西方關係的大背景下,俄美關係的發展自然逃不出這一發展的歷史邏輯,其升溫與解凍、合作與對抗是雙邊關係的常態。

  2012年普京外交再啟動,開局不順。甚至早在普京決定參加2012年總統大選之前,國際輿論普遍認為未來十年俄美關係將處於一個緊張的狀態,俄美關係將進入一個停滯、冷淡與觀望期。普京當選後,雙方最高領導人一開始就相互缺席G8峰會與APEC峰會,緊隨其後的是,美俄兩國分別出台《馬格尼茨基法案》與《雅科夫列夫法案》兩個針鋒相對的法案,美國對俄羅斯數十名官員實行簽證限制,俄羅斯禁止美國收養俄羅斯兒童,一時間,自2008年俄格戰爭之後所謂“新冷戰”的論調在國際社會再次出現,使得人們對未來俄美關係的發展充滿深深的憂慮。然而,峰回路轉的是,2013年伊始,俄美關係開始出現好轉的跡象,普京正式邀請奧巴馬訪問俄羅斯。3月份,雙方領導人互通電話強調同意避免採取阻礙兩國關係發展的行動。按照預定計劃,奧巴馬將於9月初參加在聖彼得堡舉行的G20峰會並訪問俄羅斯,期望實現俄美關係的轉暖。

  然而,斯諾登事件的出現再一次使得俄美關係經受嚴峻的考驗,期望俄美關係能通過奧巴馬訪問俄羅斯實現轉暖的願望暫時落空。儘管白宮發言人證實,奧巴馬總統將按照預定計劃參加G20峰會,但是,是否對俄羅斯進行國事訪問還不得而知,美方顯然希望以此為條件對俄方施加壓力,但顯而易見的是,普京不會在屈服於美國壓力的背景下交出斯諾登,屈服於美國的壓力不是俄羅斯民族的個性,也不是普京的個性。但是,普京也絕不會讓斯諾登事件的存在損害俄美關係,甚至他把斯諾登事件視為同美周旋的一個可以利用的籌碼,待價而沽。斯諾登事件一時間把俄美關係推上風口浪尖,一方面給兩國關係帶來了非常不利的影響,但是,另一方面也不能說不是俄羅斯的機會。

  從俄羅斯應對斯諾登事件的前後看,俄方顯然經過了深思熟慮從而表現出過人的技巧,顯示了一個昔日老牌帝國精於外交的老到與成熟。俄羅斯不僅沒有屈服於壓力交出斯諾登,而且把相應的責任推回到美國身上。普京公開宣稱,是美國自身的原因把斯諾登留在莫斯科,斯諾登只是希望過境俄羅斯前往第三國,但是,由於美國政府吊銷其護照,使得斯諾登不得不長期困在莫斯科機場中轉區。而且,俄美之間沒有引渡的法律協議,言下之意,並不是俄羅斯要扣留斯諾登,並不是俄羅斯不願意交出斯諾登,而是不存在引渡的條件。此外,普京還公開對美國示好,強調如果斯諾登要選擇申請在俄羅斯政治避難,就要停止損害美國利益的行為。這樣一種高超的外交姿態既能達到自身的目的,同時又不至於過分激怒對手。

  俄羅斯方面可以肯定的是,第一,普京絕對不會因為斯諾登事件損害俄美關係的大局,第二,斯諾登事件或許還可以成為改善俄美關係的契機。因為,普京對美國的強硬不是絕對的,也不是長期的。從俄羅斯大國地位及國家利益出發,普京不會絕對地同美對抗。為了重振俄羅斯大國地位及經濟復興,普京會抓住有利機會,實現與美國的緩和。華盛頓世界安全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尼古拉.茲洛賓曾指出,普京有反美的態度、言論,但不一定有反美的政策,其最大的夢想就是讓西方成為俄羅斯最大的朋友。在其競選前夕發表的“俄羅斯與不斷變化的世界”一文中,普京就強調,如果美國能遵循平等和互相尊重的原則,俄羅斯準備使雙邊關係進一步發展,取得質的突破。因此,俄美關係遭遇“斯諾登寒流”只是暫時的,從根本上不會改變俄美關係的發展方向。

  (消息來源:《東方早報》,作者系華東師範大學俄羅斯研究中心教授)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