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日本“價值觀外交”背後的海權圖謀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8-06 14:27:50  


  中評社北京8月6日電/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近日出訪菲律賓、馬來西亞和新加坡三個東南亞國家,明謂“汲取東盟活力以促日本經濟重振”,實為謀求“海洋安全合作”,渲染“中國威脅論”。在其感覺良好的“價值觀外交”表演背後,展現出其借助美國亞洲戰略再平衡,構築所謂海洋國家民主聯盟,謀求介入南海問題的海權圖謀。

  《瞭望》新聞週刊刊文稱,安倍上台執政以來,重拾“自由繁榮之弧”策略,推行“價值觀外交”路線,注重日本同歐美關係,強化對東南亞的外交力度,以周邊島爭及海洋糾紛為由,構建所謂民主海洋國家聯盟,將“價值觀外交”的矛頭指向中國。安倍頻繁往返東南亞各國,四處渲染中國威脅論,游說菲律賓等國加強海洋安全合作,不斷混淆國際視聽,已嚴重損害了中日關係及東亞地區的安全環境。

  近年來,日本國內“海洋國家日本論”甚囂塵上,通過日美同盟“借船出海”,以保護海上通道安全為由,介入南海問題,遏制和圍堵中國的正當海洋維權。從日本排他性“海權論”的影響來看,基於海洋國家與大陸國家對立的國內輿論,已經成為影響日本外交政策的重要因素。一些自民黨保守派公然製造所謂“海洋國家”和“大陸國家”的對立,宣稱“從地理政治學的角度來看,日本是個海洋國家”。海洋國家日本“因為缺乏資源,就向外發展,利用海洋,靠通商貿易生存,成為海運國家,意願建立自由民主主義政權”。基於這樣的荒謬觀點,排他性“海權論”在日本大行其道,其基本內容是刻意煽動“大陸國家”與“海洋國家”的對立和摩擦,把中國劃為“大陸國家”,把日美英等國家說成是“海洋國家”。力求只准中國在陸地生存和活動,而不許進行海洋維權,向海洋發展。

  文章表示,“價值觀外交”是日本實現從“島國到海洋國家”的戰略構想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自由繁榮之弧”始作俑者麻生太郎看來,為把民主植根於呈帶狀分布在歐亞大陸外圍的這些國家,日本要通過多層面地進行援助並加強與它們的關係,來強化與歐美及北約的合作關係。安倍力求通過“價值觀外交”聚合所謂海洋民主國家聯盟。通過強化日美同盟關係,促進亞太地區的一些海洋國家聯合起來遏制中國,並使日本成為亞太事務的參與者和主導者。

  文章稱,日本的排他性“海權論”主張日本的國家對外戰略優先課題是對付來自“大陸國家”的威脅。其首要原則為均勢政策,策略為“遠交近攻”,其要點包括:一是日本應謀求建立類似美英關係的日美軍事同盟;二是位於重要貿易航路巴士海峽的菲律賓是“比大陸國家更優先的友好國家”,扼守馬六甲海峽的印度尼西亞和新加坡也是與菲律賓一樣的“優先友好國家”,澳大利亞和新西蘭是有利於日本與東南亞島國合作的強有力的同盟對象;三是東亞大陸各國基本上是均勢政策的對象,日本應盡量離間中俄,推動中俄戰略對抗,防止中俄結盟;四是朝鮮半島和越南為日本與中俄之間的“緩衝地帶”,日本必須聯合美國防止中俄在該緩衝地帶擁有軍港、航空基地和導彈基地等;五是中國在成為巨大市場的同時,還正走向必須加以防範的軍事大國。上述的荒謬觀點,已經成為日本遏制中國和平發展的重要理念,並成為日本政府制定海洋戰略及政策的指導方針。為了固化所謂釣魚島“國有化”行為,安倍主推的“價值觀外交”路線,已成為日本孤立圍堵中國、遏制中國正當維權的“價值觀”利器。

  強化日美海權同盟關係、構築亞太地區的所謂“民主安全菱形”是安倍“價值觀外交”的重點。安倍上台伊始就呼籲澳大利亞、印度、日本和美國的夏威夷共同組成“民主安全菱形”,與中國形成抗衡。安倍一向強調日美同盟是日本外交的基軸,力圖與美國共享西太平洋海權。美國的戰略東移讓日本看到了“借船出海”的機會,日本想方設法依托美國東亞戰略調整,覬覦釣魚島。日本政府已啟動規定了自衛隊和美軍合作方式的《日美防衛合作指針》的修訂工作,力求結合《防衛計劃大綱》的修訂一起進行,將體現強化應對釣魚島問題的對策並制定具體措施。安倍要求修改《防衛計劃大綱》要充分體現“與美國的新國防戰略相配合,強化自衛隊職能,提高防禦能力”等內容,以此在釣魚島問題上對付中國的正當維權活動。從近來日本與美國多次確認釣魚島“屬於日美安保範圍”來看,日美刻意讓“釣魚島問題”升級,已經嚴重損害中美、中日關係的健康發展,導致東亞安全困局加劇。

  文章最後說,安倍所秉持的“價值觀外交”是按照意識形態和政治制度制定外交政策和進行外交活動,破壞了亞太地區和平穩定發展的局面,完全是別有用心的。安倍上台以來,滿懷“冷戰”情愫,展開密集的“價值觀外交”攻勢,試圖沿著“自由繁榮之弧”構築對華“包圍圈”,其遏制中國的戰略意圖是十分明確的,破壞地區和平穩定及區域合作的險惡用心也是顯而易見的。但是,東南亞絕大多數國家對外來勢力的介入持謹慎態度。不少東南亞學者認為“價值觀外交”是政治工具。可見,安倍這種依然活在冷戰時期的抱殘守缺,既有悖於歷史發展規律,又違背東亞區域合作的常情與現狀,注定是要失敗的。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