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8月7日電/日本《外交官》雜誌網站8月5日刊登題為《中國為什麼在建造更多航母》一文,作者是美國海軍軍事學院教授詹姆斯.霍姆斯。文章稱,在過去幾天,網上瘋傳一組顆粒感很強的照片,畫面中似乎是人民解放軍海軍首艘國產航母的一部分。筆者幾乎毫不懷疑這組照片的真實性。中國領導人曾公開宣布,計劃在未來若干年讓一支規模適中的航母艦隊起航。中國造船廠已經採用了西方的分段建造方法,這意味著它們將首先分段建造船體,然後把各段組裝在一起,接下來把船體放到水中,最後安裝上層建築、甲板和其他裝備。這加快了造船速度,也提高了效率。
文章稱,當北京幾年前正式宣布自己的航母抱負時,《外交政策》雜誌的幾位權威曾請筆者解釋一下,為什麼中國這樣在歷史上屬於陸上大國的國家會對航母感興趣。筆者絞盡腦汁後想到古希臘歷史學家修昔底德的話,即恐懼、榮譽和利益是人類行為的三個主要出發點。當時,北京害怕美國的圍堵,後者是冷戰的遺產;它看到了一個機遇,可以找回在屈辱的一個世紀裡被帝國主義列強奪走的榮耀;它還希望加強不斷積聚的海軍力量,以推進中國在亞洲海上的利益。
文章認為,恐懼與榮譽是情感需要。或許,派“遼寧艦”出海幫助中國滿足了消除糟糕的文化記憶的需要。但是,誰知道恐懼什麼時候會帶來麻煩呢?美國及其盟友在東亞海上稱王稱霸的時間已經夠長了,它們的海軍所引發的恐懼很可能與其真實的霸權優勢並不成比例。或者,中國可能看到了一件事情的價值:極其大聲地抗議,從而使西方大國擔心會讓“中美對抗”弄假成真。
文章說,最重要的是,如果因榮譽與恐懼而生的焦慮可以得到緩解,那麼或許北京就能享受到主要從利益考量出發的樂趣了。僅僅通過部署“遼寧艦”這艘航母,北京或許就能預先阻止恐懼情緒的產生,而且還能滿足中國社會的渴望——即具備其他所有強國都具備的實力。
文章指出,從利益角度——也就是海軍平衡角度考慮,中國海軍有足夠多的岸基火力來支持出海的艦隊。這樣一來,人民解放軍海軍不需要通過與美國海軍直接競爭就可實現其作戰目標。只要北京把其利益限制在岸基火力支持可以到達的範圍之內(比方說距離中國海岸1000英里範圍內),人民解放軍海軍就幾乎不需要具備與美國及其盟友相稱的能力。
文章稱,如果反艦巡航導彈和彈道導彈、潛水艇、巡邏艇以及戰鬥機就足以抵擋住美國海軍、並且如果亞洲海軍的實力更勝一籌,那麼哪怕是規模更小的航母也能完成任務。所以,人們不要臆想人民解放軍海軍急於抗衡美國在核動力航母方面的實力。中國也可能是想通過首艘國產航母來實現技術飛躍。可能性更大的是,它將修建一艘改進版的“遼寧艦”。
(消息來源:《參考消息》編譯自日本《外交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