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摸著石頭過河”的李克強經濟學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8-09 10:06:28  


7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廣西主持召開部分省區經濟形勢座談會并作重要講話。
  中評社香港8月9日電/新加坡《聯合早報》8月9日載文《摸著石頭過河的李克強經濟學》,摘要如下:

  炙手可熱的李克強經濟學(likonomics),有三大支柱:不出台刺激措施、去杠杆化,以及結構性改革。

  筆者竊以為最重要的是後兩大支柱,但媒體和市場最為關注的還是“不出台刺激措施”這一條。

  一直以來,中國經濟的繁榮,都和瘋狂的信貸增長和財政刺激息息相關,特別是2009年那震撼人心的4萬億,把彼時行將破滅的大宗商品泡沫硬生生地吹大了,股市大漲,樓市大漲,直讓人忘了中國以外的全世界,正在遭遇罕見的金融危機。如今不出台刺激措施,習慣了在貨幣寬鬆的大海中游泳的中國經濟,還能徜徉嗎?

  中國經濟產能嚴重過剩人盡皆知,外加全球經濟復甦萎靡,未來中國通貨緊縮的風險會很大,這個時候完全放棄擴張性政策是否明智,值得商催。

  李克強經濟學是巴克萊杜撰,媒體炒熱的,但極有可能李克強經濟學和李克強本人的想法有所偏差,畢竟新政伊始,還得摸著石頭過河。從最近國務院出台的光伏業救市國策,和住建部棚戶區改造等舉措中看得出,北京並沒有放棄刺激,以前的刺激是“廣撒網多撈魚”,今後則是“精確打擊,有的放矢”。

  “精准打擊”第一波是全力加速“中國製造”向中西部轉移,勞動密集型產業依然是全球人口第一大國的就業根本。近幾年中國的勞動力成本上升迅猛,越南、印度尼西亞、印度等周邊國家正在蠶食中國作為“世界工廠”的地位。抗戰初期,日軍來勢汹汹,國軍節節敗退,蔣介石提出過以“空間換時間”的戰略,姑且不論其對錯,竊以為“空間換時間”的戰略,很適用於中國製造業的生死存亡之戰。

  中國幅員遼闊,製造業主要集中於沿海和東部城市,中國的中西部依然是一片有待深挖的處女地:中國中西部地區人均GDP(國內生產總值)只有沿海城市的一半,沿海地區工資水平比中部地區高57%,比西部地區高23%。中西部地區是中國製造業勞動力的最重要來源。中西部人口平均消費水平遠低於遠海地區,是一個潛力無窮的巨大市場;中西部地區的城市化、工業化程度依然很低,投資拉動增長的舊模式依然有巨大發揮空間;把沿海發展製造業的輝煌搬到中西部,至少可以為中國爭取10年的時間。爭取到了幹嘛呢?用於東部和沿海地區的產業鏈升級。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