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日本航空專家為“攻擊敵人”支招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8-10 09:54:32  


  中評社香港8月10日電/日本媒體稱,如果統籌考慮軍事角度和日本國防政策,在建設攻擊敵方基地能力時,應當以與美軍聯合作戰為前提。這其中雖然存在今後日美如何分工的問題,但執行此類打擊任務時,能夠在敵方火力圈外發射的巡航導彈,以及在第二波攻擊以後使用的滑翔型“小直徑炸彈”等武器將十分重要。此外,為有效利用這些裝備,需要建設相應的指揮、控制、通信、計算機、情報及監視與偵察(C4ISR)系統。

  據《參考消息》援引日本《軍事研究》月刊8月號刊登題為《日本應具備的攻擊敵方基地能力》一文,作者是日本前航空自衛隊上校、航空自衛隊幹部學校技術主任研究開發官津津穀格。文章指出,從美歐國家看,此類武器最典型的是“戰斧”式巡航導彈,其既可以從水面艦艇發射,也可以從潛艇發射,採取慣性制導+GPS制導+地形匹配制導方式,誤差大約為10米,而且可以加裝數據鏈,以在發射後的飛行途中更改打擊目標。

  此外,美國還有空基的“聯合防區外空地導彈”,可以由F-16和F-35等戰鬥機使用。這種導彈抗干擾能力更強,其GPS制導+紅外制導方式能夠實現更加精確的對地打擊效果。其射程為400公里,增程型的射程可達1000公里。

  另外,美國最近推出的“小直徑炸彈”能夠在投射後滑翔飛向目標,射程最大可達100公里,誤差則為8米-10米。改進型還可以攻擊移動目標。

  文章說,雖然日本沒有研製過巡航導彈的實際經驗,但從歐美類似武器來看,其中使用的紅外制導技術、地形匹配技術、慣性制導+GPS制導的複合制導技術、渦扇發動機技術等都已在日本投入實際使用。要裝備巡航導彈,有引進和自研兩種選擇。日本裝備了“宙斯盾”驅逐艦,艦上裝備了可發射“戰斧”式巡航導彈的MK-41型垂直發射系統。因此,引進美國的“戰斧”也許是一種現實選擇。

  此外,美國的空基“聯合防區外空地導彈”也是一種選擇,而且其可以十分方便地被航空自衛隊的戰鬥機使用。而歐洲的“風暴影”等導彈要在日本使用,就需要改裝軟件等系統。

  文章指出,自研的問題在於成本和時間。開發目標瞄准和識別等技術不僅需要方法,還需要試驗場地等條件。“小直徑炸彈”的問題是因射程較短而很難在第一次打擊中使用。不過其不僅適用於第二次、第三次打擊,還可以用於島嶼防衛。
文章稱,要有效運用上述武器,日本自衛隊還需要具備配套能力。

  首先是目標情報的收集能力,必須能夠常態化地收集目標的位置、數量、型號、發射特征等情報。日本現有的偵察衛星每天能夠至少一次通過地球任何一點上空,解析度達到1米。但是,這還不足以掌握車輛等移動目標的信息。這就需要在一定程度上依賴美國的情報。此外,還應當重新研究載人偵察機的作用,即使是美國也在更新U-2偵察機的裝備並繼續使用。

  其次是指揮通信能力。日本統合幕僚監部已經建立了中央指揮系統,並正在研製數據鏈的整合項目。2012年3月,航空自衛隊的航空總隊司令部已經遷至橫田基地,與駐日美軍司令部建立了共享情報的體制。因此,日美之間在指揮通信網絡方面進展很大。不過,今後還需要加強對網絡攻擊的應對能力。

  接下來還有目標的識別和跟蹤能力,以及無人機在偵察和通信中的使用等問題。此外,如果是用“宙斯盾”艦或戰鬥機使用導彈打擊對方基地,必然會遭到對方戰鬥機或艦艇的反擊。為此還需要進行空戰或反艦作戰。為了壓制對方防空系統,還需要進一步提高自衛隊飛機的電子戰能力。

  總之,在建設攻擊敵方基地能力時,重要的是指揮通信、偵察監視等基礎系統,建設這些系統需要耗費相當的時間和財力,且需要很高技術。從這一點看,也許攻擊武器本身可以作為最後考慮的項目。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