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劉鐵男舉報者:道德敗壞指其至少有3個情婦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8-10 20:40:57  


 
  來到北京,羅第一個住處是每天30元的地下室,直到被《中國商報》聘用。為彌補自己沒有接受過專業訓練的缺憾,他大量閱讀其他報刊,模仿寫作,很快脫穎而出,成為報社最多產,也最有進取心的記者。

  2004年3月,他轉戰《新京報》。“他一開始在同一撥記者里不算出色。”時任《新京報》編輯的李列說,儘管羅昌平的學歷和職業起點不高,但學習能力很強,在業務上花費的心思遠超常人。“有的記者會憑興趣做事情,而昌平會想著如何更快地出人頭地,他的進攻心態比較急切。”

  近10年後,李列還能記得當時行內競爭對手對羅昌平的評價:“推土機。”這個比喻是說羅的拿料能力很強,就像推土機一樣履平新聞現場,不會剩下任何可被他人拾撿的信息。前同事楊海鵬說,羅的一些報道極具風險,但他“上進心很強,會不斷去賭”。之後羅昌平轉戰《財經》雜誌。2009年11月,《財經》發生人事動蕩,羅選擇了留守。這被一些同行視作背叛與倒戈。半年後,他發表報道《再問央視大火》。他在記者手記里寫道,選擇留下,就是想把這篇高度敏感的稿子發表出來,而《財經》是能發此稿的唯一渠道。“只要稿子能發出來,我願意背負所有的罵名。”

  他分析過“覺得沒那麼大風險”

  事實上,羅昌平並沒有天真到低估一個當時還在任的副部級高官的能量,“但我覺得可以做一下,沒那麼大風險。”他相信自己不會有生命危險,最壞的結果是被免職,甚至永遠不能再幹這行。

  有人認為,此次舉報的緣由更像一個秘密,真實的答案也許將永遠付之闕如。有人認為,羅昌平是憑借工作單位背景實現事件突破的,“羅是背後有人的男人。”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