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官員談群體性事件成因:對社會問題治標不治本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8-14 15:22:58  


  中評社北京8月14日電/當前,一些地區存在著“一時穩定”、“一事穩定”、“花錢買平安式穩定”等不正確的穩定觀。這些“外在穩定”帶來最大的問題就是,以表面的“和諧”掩蓋了深層次的矛盾,以花錢的手段買到了暫時的“息事寧人”,但隱患依然存在,如果長期積壓得不到解決,很有可能形成更加複雜的局面。最近幾年國內影響較大的貴州甕安、甘肅隴南、雲南孟連等群體性事件,都是對社會問題治標不治本,導致矛盾長期積累,形成了民怨的“堰塞湖”,最終爆發失控。

  半月談刊文稱,今年以來,河北省委在維護穩定工作中,提出了“內生穩定”的創新理念,受到普遍肯定。內生穩定原是經濟學概念,現在用來指導社會管理,是對新時期維護穩定工作的創新發展。內生維穩觀,重在預防,重在治本,有助於讓社會的肌體保持一種由內而外的健康與美麗。

  內生穩定的指向是以內部一個個單元、系統的小穩定,保障社會整體環境的大穩定,由小積大,由內而外。由此帶來社會的“穩由內生”,好比人的“相由心生”,注重的是內涵和本質,是一種高度自然和諧的狀態。

  這種對社會肌體的內在調養,是另一種層面的“上工治未病”,體現了預防是最好的治療。這種重在治本的工作理念,與科學發展觀“全面協調可持續”的基本要求相一致,是在科學發展觀引領下的科學的方法論、科學的維穩觀。

  河北省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張越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聯繫點——秦皇島市海港區歸提寨村深入調研後指出:“實現內生穩定,源頭維穩,就要以人為本、民生優先,努力讓政策設計與群眾需求有效對接,契合群眾期待,讓發展成果惠及群眾。”

  堅持以人為本,切實維護廣大人民群眾切身利益

  社會由人組成,人的“心氣兒”很大程度上決定社會穩定的“內生”。有矛盾則心不平,心不平則氣不順,氣不順則難和諧。所以說,“民心”是社會穩定的源頭,打造內生穩定就是要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的核心,為群眾主持公道,為群眾說話,做群眾合法權益的“守護神”。

  利益關係是人類一切社會關係的基礎。當下許多社會關係的緊張,往往是不同利益訴求使然。在構建和諧社會的過程中,抓住了利益關係,也就抓住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把握了工作的重心。在各種利益衝突和矛盾糾纏在一起的時候,首先注重維護群眾利益,特別是出台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改革措施一定要慎重、穩妥,否則就會“好心辦壞事”。要適應利益格局的深刻變化,從利益分配、利益表達、衝突解決等方面,協調各種利益訴求,並善於利用利益關係這個有力杠杆撬動社會矛盾化解,推進社會和諧的進程。

  民生和維穩是上游和下游的關係,大量的不穩定因素由民生問題引發,民生解決不好,穩定問題就難以解決。甕安事件後貴州一位副省長感嘆:“多為百姓辦事,誰也煽動不了!”因此,民生的改善不能拖,要讓發展的成果更多更快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民生的改善不能慢,國家和省市出台的惠民政策,一定要及時、不折不扣地落實。

  現實中的群體性事件、個人極端事件往往是矛盾堆積、情緒激化的結果。公眾激烈的表達背後,實際上是未被尊重的權利,未被滿足的訴求,是沒有被重視的情緒和聲音。針對此,要暢通訴求表達渠道,完善各種長效機制,讓各類糾紛、矛盾、訴求有正常的解決渠道,讓社會心態在潤物無聲的工作中走向理性平和,決不能讓群眾受了委屈沒地方說,遇到壞事沒人管。

  河北秦皇島市在這方面早有實踐並堅持不懈,開通了“市委書記電子信箱”、“市長電子信箱”、“市委書記短信平台”、“市長公開電話”,開播了“面對面”、“港城事大家議”直播互動節目,建立了“1890社會服務網絡”,創建了“集市日接訪”制度和被群眾親切稱為“民意110”的民意聯繫辦公室,等等,收到較好成效。

  要防止出現把我們黨和人民群眾隔開的無形之牆,就必須讓政府與群眾平等對話,良性互動,增進信任。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