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微博直播”庭審基於公開干擾少 從英國興起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8-22 14:24:24  


 
  世界主要國家對審判公開的態度是一致的

  貝卡利亞這一閃光的思想用立法的形式表達出來,當首推美國“權利法案”中的第6條修正案,其規定:“在一切刑事訴訟中,被告有權享有:由犯罪發生地的州和地區的公開陪審團予以迅速和公開的審理。”19世紀,法國、德國、日本等國都相繼實行這一原則。從1764年貝卡利亞提出審判公開這一原則,到主要西方國家將這一原則規定在各國的立法中,大約用了一百年左右的時間。

  1966年聯合國通過的《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第14條規定:“所有的人在法庭上和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在針對其提出的刑事指控和確定他在一個訴訟案件中的權利義務做出判定時,人人有資格由一個依法設立合格的、獨立的和無偏見的法庭進行公正和公開的審理。”該國際公約以法律的形式確保每個人都享有被公開審判的權利。

  中國憲法早就規定人民法院審理案件,除法律規定的特別情況外,一律公開進行。中國1979年頒布的第一部刑事訴訟法第8 條規定:人民法院審判案件,除本法另有規定的以外,一律公開進行。修改後的《刑事訴訟法》第11條對原來的條文未作任何修改。此外,中國的法院組織法、民事訴訟法和行政訴訟法,都在總則中規定了審判公開的原則和基本規則。(注:《人民法院組織法》第7條、《民事訴訟法》第10 條和《行政訴訟法》第6條。)可見, 審判公開在中國不僅僅是訴訟法中的一項重要原則,而且上升為一項憲法原則。

  旁聽席位畢竟有限,大陸電視直播庭審曾風行一時

  據今天的濟南中院微博,旁聽席上座無虛席,秩序井然。旁聽人員有被告人親屬5人及陪同人員2人、新聞媒體記者19人及社會各界人士84人,共計110人。

  那麼對於更多希望了解庭審情況的媒體和公眾來說,該怎麼辦呢?

  在1990年代,電視直播是風行一時的庭審公開方式。

  1996年2月,廣州市中級法院電視直播番禺“12 22”特大劫鈔案;1998年7月11日,國內十大電影制片廠訴電影著作權被侵權案在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庭審,中央電視台首次做了現場直播;當年7月27日至30日,廣州電視台更是連續3天,對廣州市中院審理的“兩槍一斧”搶劫案進行庭審直播。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