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俄羅斯不願與外人談“動蕩”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8-23 10:49:29  


 
  俄羅斯人不願再追求冒險改變 

  “事實上,我最大的心願是再也不要回到那段歲月。”今年8月剛退休的莫斯科市民馬琳娜對記者說,她經歷的最困難的時期就是蘇聯解體前後幾年那段動蕩時期。對於普通人來說,蘇聯時期生活穩定,但有錢買不到好東西;而現在什麼好東西都有,但錢不夠花;而在那段動蕩歲月,是既沒有錢,也沒有什麼好東西。馬琳娜說,她退休前的工資大約4萬多盧布,再加上5000多盧布的補貼。但退休後,只有1.2萬盧布退休金。因此,她退休後還要繼續工作,但生活還過得去。

  目前讓俄羅斯民眾最滿意的要數免費醫療這樣的福利。今年50歲的莫斯科市民尤利婭不久前被發現患上嚴重的心律纖維性顫動疾病,需要住院安裝心臟支架。她對記者說,住院時每人發一張磁卡,吃飯住宿都是免費的,夥食非常好,一日三餐除正常沙拉、湯和熱菜外,還有奶和水果。住了兩周時間的醫院,手術費和支架都是免費。她說:“我不管以前怎麼樣,起碼現在人生病可以免費治療。”不過,尤利婭也抱怨說,有些醫院條件更是豪華,像高檔賓館一樣,但那些都是自費的,主要是給富人提供服務的。

  俄羅斯《導報》的文章稱,當年那段動蕩讓俄羅斯人付出了沉重代價。近年來,儘管抗議聲不斷,但俄羅斯總統普京的支持率一直居高不下。對於這一原因,專家指出,俄羅斯社會普遍害怕動蕩引發經濟衰退的心理,是普京仍受到多數民眾支持的主要原因。一名莫斯科居民表示,蘇聯解體前後的動蕩讓每一個俄羅斯人都記憶猶新,是普京幫助人們走出了那段陰影。“我們最害怕再回到上世紀90年代,那時的經濟極其糟糕,沒有工作,沒有房子。街上的商店都是空的,你甚至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活下去。我並不是說現在一切都很好,但比起20多年前是好多了。” 

  近來,對於普京重任俄總統,不少西方國家指責俄羅斯重回前蘇聯時期的“獨裁政治”,一些俄青年人也走上街頭進行示威。但法國《國際信使報》的文章稱,俄反對派看似聲勢浩大,卻形不成有效的合力,這是因為大多數俄羅斯人已變得寧願求穩也不願冒險變革。文章稱,當年“保衛白宮的民主神話”已不怎麼被人熱衷提及,但基本框架仍然被許多人引用。文章稱,或許俄羅斯人的前途在於,出現真正的、基於普通公民意願的改革訴求,而非所謂“特殊選民”或精英們所發動的變革。

  中國社科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俄羅斯外交研究室副主任姜毅接受採訪時表示,從現在的俄羅斯社會來說,多數人反思更多的是,當年的轉型是否應該有更理想的方式和方法。姜毅認為,從現實來說,蘇聯解體後的8年雖然比較動蕩,但那些年確立了俄羅斯的經濟制度、憲法制度和改革後社會的基本體系,相當於建立了一個基礎。上世紀90年代中期,俄羅斯經濟已經出現增長,只是1998年的經濟危機讓俄羅斯經濟也沒能幸免,此後1999年受國際經濟復甦的拉動,俄羅斯經濟也出現了反彈。

  姜毅說,由於前蘇聯的體量比如今的俄羅斯大得多,而且當時的匯率是人為定價,加上一些經濟數據並不可靠,因此純粹用經濟數據來比較並不準確和客觀。實際上,無論在哪個國家,沒有人願意選擇走動蕩的道路去實現民主。俄羅斯之所以出現那段動蕩的歲月,是因為當初沒有確立一個明確的目標,後來情況不斷惡化,最終使社會失去了耐心。俄羅斯人當時想把很多過於理想的東西放在一起去實現,但結果整個社會沒辦法承受。因此,俄羅斯當年動蕩歲月留給其他大國的教訓是,精英統治階層要有意識、有步驟地展開改革和調整,這樣社會的轉型才會平穩有序,不會那麼動蕩。

  一名熟悉俄羅斯歷史的學者對記者稱,事實上,對於昔日超級大國榮耀的記憶交織著對當年動蕩歲月的痛苦回憶,以及對國家分裂的遺憾,百味雜陳式地留在了俄羅斯民族的記憶中。現在對俄羅斯而言,歷史無法假設,只能負重前行。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