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銀聯又搞壟斷? 支付寶線下POS業務被停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8-28 11:12:49  


 
  影響:每人網購成本一年或增15元

  銀聯與第三方支付機構的利益之爭,最終買單的將是消費者。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銀聯一直要求非金融第三方支付機構通過銀聯網絡轉接,根本問題是為了通過這種壟斷清算市場的方式獲得收益,而其成本顯然需要用戶來承擔。

  銀聯在《關於規範與非金融支付機構銀聯卡業務合作的函》中曾透露,“據調研,在銀聯卡線上支付業務中,非金機構向主要成員銀行支付的實際手續費費率平均僅為0.1%左右,大大低於銀聯網絡內0.3%—0.55%的價格水平,據此初步估算,各主要成員銀行的此項手續費年損失超過30億元。”

  對此,業內人士指出,以國內2億網民計算,30億元的手續費損失若平攤到每個網民身上,每人每年在網購上大概要多付15元的成本。銀聯收編第三方支付必將增加消費者的網購成本,也會極大地阻礙電子商務的健康發展。

  疑問:上億業務投資如何善後?

  去年3月19日,支付寶宣布推出物流POS支付方案,原定計劃在三年裡投入5億元,對POS機投放量也將達到6萬台,基本覆蓋一二三四線城市。保守估計,目前支付寶至少已經在這一項目上投資過億,全國布下終端數萬台。

  對於這些業務,未來如何善後?支付寶方面稱,POS機的投放主要集中在4大塊業務對象上:採取貨到付款模式的電商、和電商有合作關係的物流公司、線上訂單線下支付的航旅類(酒店、機票)客戶、以及一些交易金額較大無法在線上完成全額支付的汽車、房產公司。

  “我們會找一到兩家銀行,把收單業務轉給這些銀行經營。”支付寶方面表示,不會讓已經與之合作的客戶業務就此終止。

  在斷腕明志還是作秀叫板?

  支付寶停止線下POS業務,有網友認為是“壯士斷腕”。但某支付行業業內人士昨日表示,“這哪裡是‘斷腕’明志,無非是截掉一個‘節外生枝’。”

  “支付寶的線下POS業務根本沒有做起來,交易量很少,因此支付寶趁機關掉業務,終結一個錯誤的業務策略。”該業內人士認為,對於支付寶而言,真正賺錢的業務還是線上收單和轉接清算的大盤子。

  “市場是開放的,銀聯商務也是自己去競爭客戶的,線下POS環境的發卡、轉接清算、收單的分成比例是發改委牽頭、人民銀行和銀監會定的價格。”上述業內人士認為,“壟斷”是市場的過度解讀,而支付寶的動作不乏其戰略調整本身的原因。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