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新華時評:歐美反戰之聲 難能可貴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8-30 15:31:04  


  中評社北京8月30日電/自美國認定敘利亞政府是化武悲劇幕後真兇後,敘利亞上空戰雲密布,危機加劇。然而,就在美國排兵布陣之時,從英美議會到歐洲民間,反戰之聲越來越響,對美英等國的出兵計劃不啻於當頭棒喝。

  新華社發表時評文章表示,最新民調顯示,在美國和英國,分別有超過60%和50%的民眾反對軍事干預,而這一比例在德國甚至高達三分之二。29日,英國下議院乾脆投票否決了政府的軍事行動提案,阻遏了卡梅倫政府充當對敘動武急先鋒的衝動。

  反對聲中,最強烈的莫過於對軍事打擊合法性的質疑。日前,英國曾向聯合國安理會提交一份關於允許對敘實施導彈打擊的決議草案。對此有政治評論家諷刺道:聯合國化武調查小組結論未出,再加上俄羅斯一貫立場強硬,英國此舉簡直是“自找否決”。而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安理會磋商最終無果而終。而德國、比利時等歐洲國家也以缺乏證據為由拒絕出兵。

  軍事打擊可能引發的外溢效應也令人擔憂。中東地區因錯綜複雜的民族和宗教矛盾,一向有“火藥桶”之稱,而敘利亞正處於“火藥桶”的核心——巴以問題、庫爾德問題、伊拉克動蕩、黎巴嫩分裂都聚集在這個焦點之上。此外,敘利亞本身亦是教派林立。一旦採取軍事行動,難免令敘利亞陷入分裂的危險境地,將周邊國家捲入漩渦。美國前國家安全顧問布熱津斯基日前警告,需防止因敘利亞而“爆發可能造成嚴重地緣政治和經濟後果的地區性戰爭”。

  最後則是歷史的教訓。阿富汗和伊拉克戰爭的慘痛歷歷在目,西方對利比亞等國局勢的插手也沒能為地區帶來真正的和平。美國外交學會會長理查德.哈斯日前表示,美國直接對敘用兵或許使美國再次陷入類似阿富汗和伊拉克戰爭的泥潭。法國議員尼古拉.杜邦-艾尼昂則哀嘆:西方在世界各地用武力將民主強加於人,但最終都以失敗告終。

  即便來自民眾、專家和議員的反戰之聲不能阻止一場戰禍,但至少可以讓當權者有所警醒:“兵者,國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戰爭不但會造成傷亡,還會激化矛盾、留下難以癒合的創傷,唯有談判達成的和平才能帶來長治久安。從這點看,歐美的反戰之聲難能可貴。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