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維明先生接受中評社記者專訪。(中評社 楊犇堯攝) |
中評社香港8月31日電(記者 楊犇堯)近日,中國當代著名學者,現代新儒家學派代表人物,北京大學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長杜維明在香港接受中評社記者專訪。針對中國大陸儒學的復興、兩岸的文化交流、台灣的憂慮,再到“中港矛盾”等問題,杜維明先生一一做出了自己的解析。
中國儒學的復興是通過三個層次推動
杜維明以清華大學陳來教授的文章為引,指出中國儒學的復興是通過三個層次推動:首先是中國政府,在世界各地創辦孔子學院;其次是學界,大陸很多大學都有中國文化研究院、國學院還有他擔任院長的北京大學高等人文研究院;第三則是民間機構,像嵩陽書院和文瀾書院都是民間書院的典範。此外,杜先生認為中國的企業界也起到了相當大的推動作用。
在談到近期沸沸揚揚的“李天一事件”時,杜維明認為這起事件具有特殊性,不能以此代表整個民族。但是他坦承,當前社會已不再具有孟子所說的那種“惻隱之心”,道德淪喪的事情屢屢發生。他引述東南大學的研究數據,指出在一項調查中,大多數年輕人認為“傳統文化”是幫助解決社會矛盾的最好本土資源。
真正信奉儒家的人對其他的宗教不排斥
在談到信仰問題時,杜先生指出,中華民族是一個學習的民族,也是一個包容的民族,一個普通的中國家庭內具有三到五個宗教信仰非常常見。他說:“我有這樣一個願景,任何一個社會,除了有形的宗教組織以外,還應存在一個公民的基本信仰。”真正信奉儒家的人,對其他的宗教是不排斥的,他希望在公民社會中,世界的各大宗教都能夠在中國有充足的發展空間,但除此以外,應該保留“儒家”這種屬於自己的公民信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