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建設嚴重依賴土地財政,GDP導向催生“造城”熱情
新城建設往往耗資巨大,那麼,巨額資金從哪裡來呢?
記者了解到,新城建設中,賣地建城成為一種常見的開發模式。賣地獲得土地出讓金;銀行貸款,抵押靠土地;融資、還債也靠土地——一切都來自土地。
以某縣為例,新城於2005年啟動建設,規劃面積14平方公里,除此之外,還有一個2.97平方公里的片區是通過圍填海建造的,計劃投入16億元。該項目2011年報批,2012年開工建設,至今都是政府在投資。
該縣一位幹部告訴記者,當地為新城籌措建設資金,主要通過由一家國資公司融資,建設基礎設施,然後出售土地遞次開發的方式。
“比如說,我們老城區政府大樓的土地值100萬一畝,而新城只有40萬每畝,那麼通過置換就可以解決蓋樓資金不足的問題。”那塊圍填海的片區,“整個人工島占地4500畝,如果能有3000畝土地出售,按100萬元一畝的價格計算,將來光土地收益就可達30億元,資金應該不成問題。”對於未來的收益,當地幹部很有信心。
為了建設新城,不少地方不惜承擔債務。專家分析說,地方利益和以GDP為導向的發展思路是“造城”的重要動機:借新城建設推動土地升值,地方政府獲得高額土地出讓金;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帶動投資,拉動GDP增長,也是漂亮的政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