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醫生私利與醫院公利:誰在縱容過度醫療?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9-09 09:18:51  


  中評社香港9月9日電/在很多醫生眼中,“看病難、看病貴”並非是目前醫療領域的最大問題,恰恰是過度醫療,反映了目前醫療問題的症結所在。“看病貴和過度醫療是兩個概念。看病貴可能還體現了醫生的勞動價值,而過度醫療則完全是病人多負擔的成本。”9月4日,北京市煤炭總醫院鄭山海醫生表示。

  《21世紀經濟報道》刊文稱,表面上看,醫生開出大處方、進行多餘檢查等行為與其個人利益直接掛鈎,但背後的制度藩籬卻遠不止這麼簡單。現有的醫療衛生體制使醫生能在其中“游刃有餘”地進行過度醫療,“大診斷”、“大醫療”已經不是個別醫生的不良行為,而是普遍現象。

  更糟糕的是,現在看來這種制度上的漏洞和缺失完全無法避免。

  規則反成無形枷鎖

  提到過度醫療,很多人都認為醫生在其中獲得了不菲的利益。

  一位知情人士向記者透露:“以北京為例,一般三級醫院的醫生,比較厲害的每月開藥回扣在五六萬元左右。我在交流中了解到,有一家三甲醫院,某醫生開藥回扣為每月10萬。”

  現實的確如此,每個醫院都會有一些“有本事”的醫生,而且他們可以做到“行為完全在規則範圍之內”。

  但有的時候,醫生的選擇也並非出於自願。鄭山海介紹:“現在醫院都會要求有醫藥比例,也就是藥品占總的醫療金額之比。北京的三級醫院雖然沒有硬性規定,但一般要求醫藥比在50%以下,即藥品價格不超過總金額的一半。”

  這條無形的枷鎖迫使醫生改變行醫規則。例如普通感冒,如果開10塊錢的藥就能治好,但在這個病人身上,藥價就占到了總醫療金額的100%。為了達到“50%以下”這條紅線,很多醫生不得不多開出30塊錢的檢查費,使藥費比例降為25%。

  由於醫保對支付總額並沒太多限制,只是卡著藥費的比例,所以很多醫生都會用“凑數”的方式來滿足要求。

  一個“笑中帶淚”的例子是:一些醫院的重症監護室(ICU)要求病人每天都要抽血做化驗,一個星期的抽血量相當於獻了一次血,本來就身患重病的病人甚至因此得了貧血症。而這種化驗並不是必需的,醫院只是為了達到所謂的醫藥比。

  對於醫生的大處方,醫保部門也有控制支付的手段。一個常用做法是限制藥品的用途,規定某類藥只能用於治療某種疾病,並直接嵌入到醫院的軟件平台中去。例如治療一個感冒病人,醫生無法在軟件系統中開出心腦血管用藥。

  但這一約束同樣能夠被輕鬆化解。上述知情人士表示:“我曾見過一個病例,上面羅列了10種疾病。我們一眼就能看出來,這是為了多開藥。”

  普通感冒患者的症狀為“上呼吸道感染”,但如果多列上“支氣管炎”,醫生就能多開出很多種藥。有的病人表現症狀為“心肌缺血”,醫生只要診斷為“冠心病”,開藥選擇面就會大很多。

  遺憾的是,醫院的學術委員會和醫保部門無法對醫生的診斷細節進行考察,也就無法規避這種不規範的診斷行為。

  “甚至現在被提倡的‘按病種付費’也沒法根治這一現象。”上述人士認為,“每個病種的費用確定好之後,對病種的決定權還是在醫生手上。負責支付的醫保部門不懂、不敢,也不願摳這些細節,最終還是成為形式主義。”

  不懂和不敢,是指醫保部門對醫生診斷方案的鑒別能力有限,畢竟醫生對疾病更有發言權;不願,則是醫保部門本身也存在部門利益。“大量藥品能夠進入醫保支付,和企業背後的活動密不可分。卡得太死,對醫保部門自己也不好。”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