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雷頤:波蘭與中國的不解之緣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9-09 10:42:27  


 
  一場聲勢浩大的凌厲“反擊”,呼之欲出。

  蘇共二十大後,中蘇分歧、矛盾漸漸公開,中國開始“反帝反修”,“文革”期間蘇聯更被批為“社會帝國主義”,波蘭作為“蘇聯集團”中的一員,當然也受批判。1970年12月,波蘭格但斯克的工人罷工,上街遊行,旋被鎮壓。此次事件被稱為“12月危機”或“12月風潮”,起因與14年前的“波茲南事件”非常相同,也是因食品、工資、官僚主義而起。但這次中國的態度、觀點卻與14年前大不相同,甚至截然相反,對格但斯克的工人運動大表讚揚,稱之為“波蘭工人階級起來造修正主義的反”。

  十年後,1980年7月,又是因食品、工資、官僚主義,波蘭東南小城一家工廠工人開始罷工,迅速向全國蔓延,形成“八月工潮”,“團結工會”乘勢而起。此次工潮,中國官方的態度頗可玩味。開始,仍是沿著十年前的思路,讚揚“波蘭工人階級起來造修正主義的反”;幾個月後,改為客觀、中立報道為主,不讚揚、亦無批評;再後,則明顯傾向、贊同波蘭政府對“團結工會”的管制。

  對波蘭“八月工潮”看法的不同,直接影響國內政策的調整、變化。其他方面政策有何調整、變化,筆者未加研究,但權威部門披露,出版政策在幾個月之內因此發生了急劇調整、變化。

  曾任新聞出版署署長的宋木文回憶說:1980年9月24日,胡喬木致信胡耀邦,談自己對波蘭“團結工會”的看法,胡耀邦批准在中央的一個內刊上刊載,讓中央和國務院有關部門的領導同志閱研。“胡喬木以波蘭事件為教訓,建議中央各部門就"一個共產黨執政國家"的"社會內部矛盾"等進行研究,說"我不認為是階級鬥爭",並且著重講到1956年波匈事件後,毛澤東發表《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可惜"後來完全反其道而行之,把人民內部矛盾當成敵我矛盾,造成歷史上的大悲劇",未能解決"一整套分權、民主、人權、法制、黨的工作體制和工作方針等問題","希望今天的黨中央引為殷鑒,對每一有關問題認真研究制定出正確的具體解決辦法並予以力行,則他人之禍即可化為我人之福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