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阿拉伯世界沒有寬容,與美國何干?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9-11 17:45:05  


 
  這些國家存在中間派,但他們脆弱而散漫。這是因為,上述國家雖為多元社會——混雜著不同的部族和宗教派別,如什葉派、遜尼派、基督教、庫爾德人、德魯士人和土庫曼人——但缺乏公民意識,或深層次的多元化民族意識,即寬容、合作和妥協。只要有獨裁者對各派進行“保護”(同時分而治之),他們就能聚攏一處。但獨裁者消失後,就變成了缺乏多元主義的多元社會。沒有任何一派能夠信任別的派別,而對權力拱手相讓——若無“中心力量”對各派的保護,這也絕不可能。

  簡單地說,困擾阿拉伯世界東部的問題不僅是毒氣,還有受毒害的心靈。每個部落或派別都認為自己處於成王敗寇的關頭,其他人都是對手。而當每個人都這麼看時,這一看法就會成真。

  這也就意味著敘利亞和伊拉克都很有可能分裂為基本上屬於同一宗族和教派的自治單元,就像庫爾德斯坦(Kurdistan)。如果我們運氣好的話,它們之間能尋求到一些權宜之計,如黎巴嫩在經歷了14年內戰後的情形。然後,也許隨著時間推移,這些小的單元能自行結合成更大,運轉更好的國家。

  我依然認為對於阿薩德的毒氣戰,我們應以“武力及聲討”相回擊,如我在周三寫到的。但請不要對我大講特講這關係到美國的信譽。真是這樣嗎?遜尼派和什葉派自7世紀起就為誰是先知穆罕默德(the Prophet Muhammad)的宗教及政治領導權的合理繼承人而爭鬥不已。此事攸關我們的信譽?當真如此?在全球範圍內,他們的文明每每錯過了大型的現代潮流——宗教改革、民主化、女權主義、企業家和創新資本主義——此事攸關我們的信譽?我不這麼認為。

  我們掙扎已久,而且還在掙扎著去學習寬容“對方”。阿拉伯/穆斯林世界也必須經歷這樣的掙扎,否則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徒勞。阿拉伯世界2011年的覺醒和南非90年代向民主的過渡有何差別?在於美國嗎?不,差別在於本土領導力量的水平和寬容度。

  (來源:紐約時報中文網 作者:托馬斯.弗里德曼  翻譯:劉京硯)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