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央禁令欲剎送禮風 禮不好送催新招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9-19 09:24:17  


 
  禮與利交換:送禮風折射多重反腐課題  

  中國是節日大國,也有禮尚往來的傳統文化,然而,如今越來越多的傳統節日在不良的社會風氣中正在慢慢變味。節日原本的文化內涵在消減,漸漸成為一些社會潛規則滋生演繹的平台。

  作為一家小企業的公關外聯人員,孟慶的那句“沒有誰天生喜歡送禮”,道出節日裡溫情脈脈的“禮尚往來”,往往成了暗度陳倉的利益交換。

  “中國是個人情社會,‘辦事得找人’成了一種社會潛規則,這種背景下,過節送禮無疑成了搞人脈、拉關係的好機會。”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稱,從“八項規定”到反“四風”,再到如今送禮禁令,中央的反腐動作越發具體,成效明顯,但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徹底刹住送禮風,還需要解決送禮現象背後的諸多深層問題。

  “為什麼送禮”,“把禮送給誰”,“購禮花費如何報銷”,一次公款送禮的完成,往往對應折射出:權力尋租、“一把手”權力過大、“三公”經費監管欠缺等多重反腐課題,這些問題不解決,一道道禁令無法根除節日腐敗的久病沉屙。

  “一個手續,能辦的找借口不給你辦,可以兩天辦完的給你拖上兩三個月,你的損失會更大,‘正常辦事’比‘送禮辦事’的成本還高,這樣的社會形態如果不改變,及時有禁令,送禮現象也會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汪玉凱說,行政審批程序繁冗,無疑增大了權力尋租的空間,因此要推進審批制度改革,向市場、社會放權,取消不必要的審批許可程序。

  專家分析,無論是企業給政府部門送禮,還是公務員系統下級單位給上級單位送禮,禮品終究落到了個人的手中,而他們多是掌握著“一錘定音”權力的“一把手”。因此,需要加強對權力的監督,健全權力的分解制衡機制,推進決策的民主、公開,防範公權力私人化。

  此外,針對送禮中的“公款”,專家表示,改革預算制度,加強“三公”經費監管,實現預算透明化、精細化,管住亂花錢的手則更為迫切。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