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曹世功:朝鮮“緩和”不是作秀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9-23 14:12:31  


  中評社香港9月23日電/自5月下旬以來,隨著積極恢復開城工業園區、達成北南離散親屬見面協議以及高調提出多種形式對話建議,朝鮮對外政策發生了由“超強硬”到“超柔軟”的180度大翻轉。然而,日前朝方突然宣布推遲北南離散家屬會面活動以及有關重開金剛山旅遊的會談,一下子又向人們頭上猛澆了一桶冷水。

  筆者認為,在朝韓關係“零和性質”、博弈態勢、互不信任等基本面沒有根本變化的情況下,北南關係的冷熱起伏毫不足怪。朝韓關係此次一時回冷難以避免,徹底冰封則可能性不大。這是因為朝鮮對北南緩和、合作的“內在需要”沒有變。

  朝鮮近期來的強勁緩和、對話攻勢,不是根本戰略的改變。但認為朝鮮的變化是“作秀的把戲”也不客觀。朝宣稱“需要和平的環境”,呼籲北南“緩和、合作”,並減少對韓國政府攻擊等實際行動,其意願是真誠的。朝對韓美大規模聯合軍演態度極為克制,不但未給予“超強硬”應對,甚至未做出“像樣的反應”,做到這一步實為不易。對這些前所未有的改變,單純用“政治外交作秀”、“撈取經濟實利”難以解釋。

  有看法認為,朝鮮的變化是受外部影響的結果。應當肯定,外因對朝政策調整無疑有一定作用。但朝鮮是政策轉換的主體,屈服於外部壓力既不是朝鮮的性格,也不符合客觀事實。歷史告訴我們,如果朝鮮自身沒有政策調整的動力,外部壓力再大也無濟於事。

  筆者認為,朝鮮近期對外政策的重大變化具有“戰略調整”的性質,即在堅持金日成、金正日所確立的基本路線和大政方針的前提下,對政策實施重點進行適當調整。具體而言就是由以應對外部武力威脅和顛覆為主的徹底“先軍政治”路線,轉向核武力建設與經濟民生建設兩手抓的“並進路線”。

  朝鮮的變化是朝最高決策從國家長治久安的大局出發,根據內外形勢演變和威脅政權體制安全的主要矛盾的變化,審時度勢做出的重大決斷。隨著金正恩領導體制逐步健全和鞏固,朝鮮必須也可以著手進行國家的長遠規劃和運營,因為經濟發展緩慢已成為影響政權和體制穩定的突出問題。而且,朝鮮通過核試和導彈發射成功已建立“核遏制力”自信,並認為美韓不敢輕易動武。另外,朝方也認識到,只有緩和北南關係,防止對華關係疏遠,改善對美關係並打開朝美對話僵局,才有可能逐步打破國際制裁和孤立,為經濟民生建設構建必要的外部環境。

  總之,要想保持半島業已出現的回暖勢頭,既需要朝鮮發揮政策調整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也需要有關國家從大局出發,進行政策互動。當然,朝鮮的政策調整有可能引發和加深有關各方的歧見甚至分裂,導致各國政策的方向感產生混亂,從而使半島無核化形勢更為複雜。這一點也必須引起高度注意。

  (消息來源:《環球時報》,作者曹世功系中國亞太學會朝鮮半島研究會研究員)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