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9月24日電/國航天基金會中國政策高級研究員瑞恩費斯23日在會場接受《環球時報》記者專訪時稱,從月球探測、載人航天到未來的中國空間站,中國航天所走的每一步都非常穩健,“中國的位置我認為僅次於美俄,與歐洲相當”。
《環球時報》報道,瑞恩費斯認為,在航天領域的某些方面,中國的技術領先美國,比如對接。中國在這方面可向美國提供援助。給予總會比索取更主動。如果中國給予而美國不接受,那麼歐洲國家等則會認為美國很奇怪。如果中國向國際空間站提出正式的提議,將神舟作為國際空間站的備份,如果美國說:不!那麼日本和歐洲可能會問美國,為什麼不接受呢?“我認為即使美國最初不接受,經過幾輪會談後,也會接受。即使不能形成硬法,也會形成軟法。”他認為,中美航天合作最初的一步會是在災害監測等方面,從長期看這些合作終會發生。關於技術合作,最可能發生的是“技術標準”的合作,雙方統一技術標準會使雙方的合作更方便、 更安全。這也是最容易開始的技術合作。
美國海萊茵基金會董事長度勒博士認為,航天發展的商業化操作,使中美之間的合作可能性提升。他說,發展航天是昂貴的, 但航天已大量商業化,即可創造利潤。而商業化也能使航天的發展更加有效、更節省經費。如蘋果ipad,在中國組裝在美設計,雙方都有所貢獻。航天也如此, 中美可合作,各自發揮其強項。雙方在未來成為夥伴很重要,我們不需要重複同樣的工作。他還認為,作為商業合作,國際空間站是很好的一個方面。中國應成為國際空間站的一個成員。“我們在同一星球、是鄰居。我們應在航天這個昂貴的、不容易的領域展開合作。”
美國安全世界基金會總裁邁克辛普森稱,國際空間站2020年到期,那時中國空間站剛好建成,那麼中美俄可在空間站方面合作,“我認為那時合作的機會更多、更現實。”他認為,未來航天發展將越來越多樣化,小衛星的發展會加速,但不會取代大衛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