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馮小剛炮轟開發商沒文化:小區愛取外國名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9-25 09:54:37  


  中評社北京9月25日電/“中國許多城市的許多小區、建築,都取了個外國名字,叫什麼加州水岸、納帕、普羅旺斯、格拉斯,簡直匪夷所思,反映出來的是文化上的不自信,我們無法想象美國、英國、法國有一個叫蘇州或通州的項目。”近日,馮小剛在北京孫河片區的泰禾北京院子營銷大廳,參加由其擔綱總導演的文化宣傳片《院子裡的中國》開機儀式“炮轟開發商沒文化”引發媒體普遍關注,認為是娛樂界大腕對房地產領域的“第二次開炮”。

  《北京青年報》報道,在北京看到“天鵝堡”、在蘇州看到“普羅旺斯”已經是一種很普遍的現象了。近日,記者隨機選取了全國一、二、三線城市共計12個,每個城市又隨機統計了20個小區名稱的信息,通過對這240個不同小區名稱的梳理,我們發現,有五分之一的小區在命名的時候,都含有外國的信息,給小區冠上“洋名”已成為一種流行形式。

  三線城市反而更追崇“國外文化”

  對比不同等級城市的小區命名方式時,我們驚奇地發現,在收集到的240個小區名字當中,一線城市給小區命名時,出現“洋名”的概率反而是最低的,其次是二線城市,而三線城市的“洋名”小區是最多的,比一線城市高出了10%,從另一方面也能反映出,二、三線城市的開發商在給小區命名時的“不自信”。

  經濟發達地區起名相對“國化”

  與城市等級取名相同,在統計中,我們發現,經濟發達的地區,在給小區取名的時候,更能注重自己本國的文化,實現名字“國化”,不會過多涉及他國文化。

  數據顯示,西部地區的城市小區在命名的時候與他國有關的概率達到25%,而中、東部地區,分別只有20%和20.83%。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