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式休假”何時讓人不再糾結?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9-27 11:35:26  


 
  針對如此休假模式,有網友開始研究各種“攻略”:中秋節前請假3天,就可以連休8天;國慶前請假2天,連休10天……其中,請假11天連休24天被稱為“最牛拼假攻略”。

  這樣拼湊出的假期可行性有多大呢?記者採訪了不少職場人士,發現多數人對此並不“感冒”。在江蘇一家企業工作的楊麗娜表示:“每個單位都有自己的工作安排,那些拼假攻略其實並不現實,正常在職員工通常不會採取這種方式,除非他不想幹了。”

  “如果一個單位所有人都用‘攻略’,那麼這個單位也離關張大吉不遠了!”一位人力資源主管告訴記者。

  發愁休假少,是公眾日益注重勞動權益保障的表現,網友“00胡思亂想”說:“‘借假’的背後其實是公眾休假福利的缺失,現實生活與休假有關的‘惆悵’太多,僅靠網上發發牢騷,是無法解決諸如‘加班無加班費’‘帶薪休假保證不了’等問題的。如果制度不跟進,任何攻略都是‘逗你玩’”。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城市經濟與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王暉指出,對法定節假日的合理調整也考驗政府的公共服務能力。安排假期需要科學、人性化決策。法定節假日的設置應將尊重傳統文化與廣納民意相結合,建議通過網絡調查、民意抽樣調查等方式,收集民眾意見建議,讓節假日安排走出“關門決策,文件通知“的老套路。

  “休息是為走更長遠的路”,讓公眾真正享受到休假權益與好處,從而提升生產力與幸福感,就必須正視假期本身所應具有的基本功能價值。節假日的安排是所有勞動者共同利益所在,決策部門更應當耐心傾聽民間呼聲,敏銳把握對節假日安排的最新民意訴求。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